“还家烦热都消尽”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宋代   苏辙

还家烦热都消尽”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病中游虎跑泉僧舍二首》, 诗句共7个字。

扫地开门松桧香,僧家长夏亦清凉。
公庭多事久来厌,净处安眠计甚长。
修竹填窗藤簟绿,白莲当户石盆方。
香厨晚饭红粳熟,忽忆烹鸡田舍尝。
涧谷新晴草木香,野情萧散自生凉。
雨添山色翠将溜,日转松阴晚更长。
病客独来唯有睡,游僧相见亦它方。
还家烦热都消尽,不信医王与药尝。

诗句汉字解释

《次韵子瞻病中游虎跑泉僧舍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扫地开门松桧香,
清理庭院,打开门扉,松树和柏树散发着香气,
僧家长夏亦清凉。
在僧舍里,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也感到凉爽宜人。

公庭多事久来厌,
官府的繁琐事务长久以来使人感到厌倦,
净处安眠计甚长。
只有在僧舍里才能享受到宁静的睡眠,时间仿佛过得很慢。

修竹填窗藤簟绿,
修剪整齐的竹子装饰着窗户,藤帘上覆盖着翠绿的蔓藤,
白莲当户石盆方。
白色的莲花盛开在门前的石盆中。

香厨晚饭红粳熟,
香气飘溢的厨房里,晚餐上摆满了熟透的红米饭,
忽忆烹鸡田舍尝。
突然想起过去在乡野田舍尝过的烹鸡美味。

涧谷新晴草木香,
溪谷中新晴的天空,草木散发着芬芳的香气,
野情萧散自生凉。
大自然的景色和气息使人感到凉爽宜人。

雨添山色翠将溜,
雨水增添了山色的翠绿,仿佛要溜走一般,
日转松阴晚更长。
太阳转动时,松树的阴影变得更加长久。

病客独来唯有睡,
身患疾病的客人独自前来,唯一能做的就是入眠,
游僧相见亦它方。
即使遇到其他游僧,也只能保持疏离的态度。

还家烦热都消尽,
回到家中,烦闷和炎热都消散殆尽,
不信医王与药尝。
不再依赖医生和药物。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僧舍中的宁静和清凉,以及与繁琐事务和疾病的对比。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家庭回归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和舒适生活的向往。诗中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清凉的夏季景色和僧舍的宁静环境,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简单乡村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家居生活为主题,抒发了对清凉宁静的追求和对忙碌烦闷的厌倦,展现了苏辙对自然与内心安宁的向往。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zi zhān bìng zhōng yóu hǔ páo quán sēng shè èr shǒu
次韵子瞻病中游虎跑泉僧舍二首
sǎo dì kāi mén sōng guì xiāng, sēng jiā cháng xià yì qīng liáng.
扫地开门松桧香,僧家长夏亦清凉。
gōng tíng duō shì jiǔ lái yàn, jìng chù ān mián jì shén zhǎng.
公庭多事久来厌,净处安眠计甚长。
xiū zhú tián chuāng téng diàn lǜ, bái lián dàng hù shí pén fāng.
修竹填窗藤簟绿,白莲当户石盆方。
xiāng chú wǎn fàn hóng jīng shú, hū yì pēng jī tián shè cháng.
香厨晚饭红粳熟,忽忆烹鸡田舍尝。
jiàn gǔ xīn qíng cǎo mù xiāng, yě qíng xiāo sàn zì shēng liáng.
涧谷新晴草木香,野情萧散自生凉。
yǔ tiān shān sè cuì jiāng liū, rì zhuǎn sōng yīn wǎn gèng zhǎng.
雨添山色翠将溜,日转松阴晚更长。
bìng kè dú lái wéi yǒu shuì, yóu sēng xiāng jiàn yì tā fāng.
病客独来唯有睡,游僧相见亦它方。
huán jiā fán rè dōu xiāo jǐn, bù xìn yī wáng yǔ yào cháng.
还家烦热都消尽,不信医王与药尝。

“还家烦热都消尽”平仄韵脚


拼音:huán jiā fán rè dōu xiāo jǐn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一轸  

网友评论



* “还家烦热都消尽”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还家烦热都消尽”出自苏辙的 《次韵子瞻病中游虎跑泉僧舍二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苏辙简介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