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出嵩高应少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路出嵩高应少驻”出自宋代苏辙的《次王适韵送张耒赴寿安尉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ù chū sōng gāo yīng shǎo zhù,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全诗阅读

绿发惊秋半欲黄,官居无处觅林塘。
浮生已是尘劳侣,病眼犹便锦绣章。
羞见故人梁苑废,梦寻归路蜀山长。
怜君顾我情依旧,竹性萧疏未受霜。
魏红深浅配姚黄,洛水家家自作塘。
游客贾生多感概,闲官白傅足篇章。
山分少室云烟老,宫废连昌草木长。
路出嵩高应少驻,孱颜新过一番霜。


诗词类型:

《次王适韵送张耒赴寿安尉二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这首诗词《次王适韵送张耒赴寿安尉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绿发惊秋半欲黄,
官居无处觅林塘。
浮生已是尘劳侣,
病眼犹便锦绣章。

羞见故人梁苑废,
梦寻归路蜀山长。
怜君顾我情依旧,
竹性萧疏未受霜。

魏红深浅配姚黄,
洛水家家自作塘。
游客贾生多感概,
闲官白傅足篇章。

山分少室云烟老,
宫废连昌草木长。
路出嵩高应少驻,
孱颜新过一番霜。

中文译文:
青翠的头发惊动秋天,已经有些变黄,
在官位之中找不到一处林塘。
人世间已是尘劳的伴侣,
即使是病眼也能绣出美好的篇章。

害羞地见到了故友梁苑废墟,
梦寻归途,蜀山漫长。
我怜悯你,对我依旧深情,
竹子的本性仍然荒凉,未曾受到霜冻之害。

魏红与姚黄深浅相配,
洛水边的家家户户自建池塘。
游客贾生多感慨,
闲散的官员白傅充满篇章。

山峦分割了少室的云烟,显得老朽,
宫室废弃,但昌盛的草木依然蓬勃生长。
离开嵩高的道路应少停留,
颜容消瘦,刚刚经历了一番寒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和官员生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怀之情。

诗的开头描述了秋天的景象,绿发指的是树叶,象征着时光的变迁。官居无处觅林塘,表达了在官场中无法找到清幽之地的苦闷之感。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作者浮生苦劳、病眼依然能绣出锦绣篇章的形象,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身的坚韧。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感叹故友梁苑废墟的遭遇,暗示了人事如梦的无常。同时,他怜悯故友的境遇,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依旧深情。

接着,诗中描绘了洛水边家家自作塘的景象,将自然景观与人事变迁相结合,展现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世的起伏。

最后几句诗通过山峦、宫废等形象,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作者表达了对时光的忧虑和对自身容颜的消瘦之感,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的领悟和对时光的流转的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官员生涯为线索,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自然意象和人物形象,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的对照,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友情、时光的珍视。整体上,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短暂、时光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情和自身坚韧的思考和珍视。

《次王适韵送张耒赴寿安尉二首》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cì wáng shì yùn sòng zhāng lěi fù shòu ān wèi èr shǒu
次王适韵送张耒赴寿安尉二首

lǜ fā jīng qiū bàn yù huáng, guān jū wú chǔ mì lín táng.
绿发惊秋半欲黄,官居无处觅林塘。
fú shēng yǐ shì chén láo lǚ, bìng yǎn yóu biàn jǐn xiù zhāng.
浮生已是尘劳侣,病眼犹便锦绣章。
xiū jiàn gù rén liáng yuàn fèi, mèng xún guī lù shǔ shān cháng.
羞见故人梁苑废,梦寻归路蜀山长。
lián jūn gù wǒ qíng yī jiù, zhú xìng xiāo shū wèi shòu shuāng.
怜君顾我情依旧,竹性萧疏未受霜。
wèi hóng shēn qiǎn pèi yáo huáng, luò shuǐ jiā jiā zì zuò táng.
魏红深浅配姚黄,洛水家家自作塘。
yóu kè jiǎ shēng duō gǎn gài, xián guān bái fù zú piān zhāng.
游客贾生多感概,闲官白傅足篇章。
shān fēn shǎo shì yún yān lǎo, gōng fèi lián chāng cǎo mù zhǎng.
山分少室云烟老,宫废连昌草木长。
lù chū sōng gāo yīng shǎo zhù, càn yán xīn guò yī fān shuāng.
路出嵩高应少驻,孱颜新过一番霜。

“路出嵩高应少驻”平仄韵脚


拼音:lù chū sōng gāo yīng shǎo zhù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网友评论



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