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不避苦寒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宋代   苏辙

客行不避苦寒出”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 诗句共7个字。

两山相负为峰麓,流水重重注溪谷。
游人上寻流水源,未觉崎岖病双足。
山深下视云漫漫,径垂石底千屈盘。
松林阴森白日静,忽惊人世如奔湍。
客行不避苦寒出,僧定端居不下席。
人生嗟与草木同,置身所在由初植。
堂中白佛青髻鬟,气象冲淡非人间。
坐令远客厌奔走,径欲筑室依空山。
木鱼桹々夜将旦,星斗欹斜挂山半。
行役有程未可留,将出山门复长叹。

诗句汉字解释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两山相负为峰麓,
流水重重注溪谷。
游人上寻流水源,
未觉崎岖病双足。

这里描述了两座山峰相对而立,形成了山脚的平地,山脚的流水汇聚形成了溪谷。游人上行寻找流水的源头,却没有感觉到脚下的道路崎岖。

山深下视云漫漫,
径垂石底千屈盘。
松林阴森白日静,
忽惊人世如奔湍。

进入山深之处,眺望云雾茫茫,曲径蜿蜒垂向山底。松林阴森,白日静谧,突然惊觉世间犹如奔腾的急流。

客行不避苦寒出,
僧定端居不下席。
人生嗟与草木同,
置身所在由初植。

无论客人的行程遇到多少困难和寒冷,他们仍然勇敢地出发。僧人定居的道场也不离开他的座位。人生的感慨与草木一样,我们所处的位置最初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堂中白佛青髻鬟,
气象冲淡非人间。
坐令远客厌奔走,
径欲筑室依空山。

道场堂中供奉着白色的佛像和戴着青色头发髻的僧人,氛围超脱凡尘,不似人间。这让远行的客人厌倦了奔波,决心在这空山上找一片地方修建自己的住所。

木鱼桹々夜将旦,
星斗欹斜挂山半。
行役有程未可留,
将出山门复长叹。

夜晚的木鱼声此起彼伏,天色将近破晓,星星斗转,斜挂在山的半边。行程已定,不能停留,即将离开山门,再次长叹人世之间的无常变迁。

这首诗词描绘了山水之间的景色和人生的感慨,表达了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微小和无常,以及对人世间繁忙和虚妄的反思。通过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思和对修行境界的向往。整首诗情意境深远,构思巧妙,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zi zhān yóu dào chǎng shān hé shān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
liǎng shān xiāng fù wèi fēng lù, liú shuǐ chóng chóng zhù xī gǔ.
两山相负为峰麓,流水重重注溪谷。
yóu rén shàng xún liú shuǐ yuán, wèi jué qí qū bìng shuāng zú.
游人上寻流水源,未觉崎岖病双足。
shān shēn xià shì yún màn màn, jìng chuí shí dǐ qiān qū pán.
山深下视云漫漫,径垂石底千屈盘。
sōng lín yīn sēn bái rì jìng, hū jīng rén shì rú bēn tuān.
松林阴森白日静,忽惊人世如奔湍。
kè xíng bù bì kǔ hán chū, sēng dìng duān jū bù xià xí.
客行不避苦寒出,僧定端居不下席。
rén shēng jiē yǔ cǎo mù tóng, zhì shēn suǒ zài yóu chū zhí.
人生嗟与草木同,置身所在由初植。
táng zhōng bái fó qīng jì huán, qì xiàng chōng dàn fēi rén jiān.
堂中白佛青髻鬟,气象冲淡非人间。
zuò lìng yuǎn kè yàn bēn zǒu, jìng yù zhù shì yī kōng shān.
坐令远客厌奔走,径欲筑室依空山。
mù yú láng yè jiāng dàn, xīng dǒu yī xié guà shān bàn.
木鱼桹々夜将旦,星斗欹斜挂山半。
xíng yì yǒu chéng wèi kě liú, jiāng chū shān mén fù cháng tàn.
行役有程未可留,将出山门复长叹。

“客行不避苦寒出”平仄韵脚


拼音:kè xíng bù bì kǔ hán chū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网友评论



* “客行不避苦寒出”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客行不避苦寒出”出自苏辙的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苏辙简介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