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安能乳清昊”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毕竟安能乳清昊”出自宋代苏辙的《复次前韵答潜师》,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ì jìng ān néng rǔ qīng hào,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全诗阅读

怜君古木依岩槁,西江饮尽须弥倒。
野花幽草亦何为,崄韵高篇空自恼。
万点浮溪辄长叹,一枝过岭仍夸早。
拾香不忍游尘污,嚼蕊更怜真味好。
道人遇物心有得,瓦竹相敲缘自扫。
谁知真妄了不妨,令我至今思琏老。
妙明精觉昔未识,但向闲窗看诗草。
浮云时起鸟四飞,毕竟安能乳清昊


诗词类型:

《复次前韵答潜师》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复次前韵答潜师》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怜君古木依岩槁,
西江饮尽须弥倒。
野花幽草亦何为,
崄韵高篇空自恼。

万点浮溪辄长叹,
一枝过岭仍夸早。
拾香不忍游尘污,
嚼蕊更怜真味好。

道人遇物心有得,
瓦竹相敲缘自扫。
谁知真妄了不妨,
令我至今思琏老。

妙明精觉昔未识,
但向闲窗看诗草。
浮云时起鸟四飞,
毕竟安能乳清昊。

中文译文:
怜悯古木依附在干枯的岩石上,
西江喝尽了须弥山,将其倒置。
野花和幽草又为何而存在,
高深的韵律诗篇却空自为难。

无数点点浮动的溪水时常长叹,
一枝花儿越过山岭仍然自夸早熟。
捡起芬芳不忍让尘埃玷污,
咀嚼花蕊更加珍爱其真味之美。

修行者在遇到物事时心有所得,
用瓦片和竹竿互相敲击以自扫除。
谁知真实与虚幻并不相妨碍,
令我迄今仍然思念琏老师。

灵巧明晰的感知曾经未曾领悟,
只是在闲窗旁观看着诗稿。
浮云时而升起,鸟儿四处飞翔,
毕竟如何能够成为天空的清澈。

诗意和赏析:
苏辙在这首诗词中表达了他对自然和文学的思考和感悟。

诗的开头,苏辙描述了古木依附在干燥的岩石上,西江喝尽了须弥山,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推移和一切都会有终结的无常之感。

接下来,苏辙提到野花和幽草的存在,质疑它们的目的和意义。他认为高深的韵律和诗篇自成一体,不需要依附于野花幽草等自然元素。这里可以看出苏辙对于文学创作的一种理念,即追求高雅、纯粹的文学表达。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辙谈到了他对于生活和修行的思考。他描述了溪水叹息和花儿早熟的景象,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他提到自己拾起芬芳之物不忍让其受到污染,咀嚼花蕊更加珍爱其真实的美好。这里可以看出苏辙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保护之情。

最后,苏辙提到了道人遇到物事时心有所得,通过敲击瓦片和竹竿来自我净化。他认为真实与虚幻并不相互妨碍,令他至今仍然思念琏老师。这里表达了苏辙对于修行者应有的心境和对于真实与虚幻的理解。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于自然元素的描绘和对于生活、文学、修行的思考,表达了苏辙对于人生、时间和真实的思考和感悟。诗词中运用了对比、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读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美好事物和内心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复次前韵答潜师》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fù cì qián yùn dá qián shī
复次前韵答潜师

lián jūn gǔ mù yī yán gǎo, xī jiāng yǐn jǐn xū mí dào.
怜君古木依岩槁,西江饮尽须弥倒。
yě huā yōu cǎo yì hé wéi, xiǎn yùn gāo piān kōng zì nǎo.
野花幽草亦何为,崄韵高篇空自恼。
wàn diǎn fú xī zhé cháng tàn, yī zhī guò lǐng réng kuā zǎo.
万点浮溪辄长叹,一枝过岭仍夸早。
shí xiāng bù rěn yóu chén wū, jué ruǐ gèng lián zhēn wèi hǎo.
拾香不忍游尘污,嚼蕊更怜真味好。
dào rén yù wù xīn yǒu de, wǎ zhú xiāng qiāo yuán zì sǎo.
道人遇物心有得,瓦竹相敲缘自扫。
shéi zhī zhēn wàng liǎo bù fáng, lìng wǒ zhì jīn sī liǎn lǎo.
谁知真妄了不妨,令我至今思琏老。
miào míng jīng jué xī wèi shí, dàn xiàng xián chuāng kàn shī cǎo.
妙明精觉昔未识,但向闲窗看诗草。
fú yún shí qǐ niǎo sì fēi, bì jìng ān néng rǔ qīng hào.
浮云时起鸟四飞,毕竟安能乳清昊。

“毕竟安能乳清昊”平仄韵脚


拼音:bì jìng ān néng rǔ qīng hào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网友评论



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