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陈宋灾”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今年陈宋灾”出自宋代苏辙的《十一月十三日雪》,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īn nián chén sòng zāi,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全诗阅读

南方霜露多,虽寒雪不作。
北归亦何喜,三年雪三落。
我田在城西,禾麦敢嫌薄。
今年陈宋灾,水旱更为虐。
闭籴斯不仁,逐熟自难却。
饥寒虽吾患,尚可省盐酪。
飞蝗昨过野,遗种遍陂泺。
春阳百日至,闹若蚕生箔。
得雪流土中,及泉尽鱼跃。
美哉丰年祥,不待炎火灼。
呼儿具樽酒,对妇同一酌。
误认屋瓦鸣,更愿闻雪脚。


诗词类型:

《十一月十三日雪》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十一月十三日雪》是宋代苏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十一月十三日,南方已经出现了霜露,尽管寒冷,但还没有下雪。北方的人如果回到家乡,又有何喜悦之处呢?连续三年都下雪,也变得不再特别。我的田地在城市的西边,但禾稼却不敢抱怨稀疏。今年,陈汴和宋国都遭受了灾害,水旱更是残酷。政府关闭了粮仓,不顾民众的需要,自然无法解决熟粮的问题。饥寒虽然是我所担忧的,但仍然可以省着盐和酪。昨天蝗虫刚刚经过野地,留下了繁殖的种子,遍布在田野和湖泊之间。春天的阳光即将到来,热闹得就像蚕儿吐丝一样。当雪落在土地上,泉水也冻结了,鱼儿在水中跳跃。丰年的喜悦真美啊,不需要等待炎热的火焰。儿子呼唤着,拿着酒杯,与妻子一起举杯共饮。我曾经误以为是屋顶的瓦片发出的声音,而现在更希望听到雪的脚步声。

这首诗词描绘了十一月十三日的雪景,以及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感悟。诗人以自然景观和农田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农田的描写,表达了对丰年的祈盼和对灾害的忧虑。他观察到南方已经出现了霜露,而北方的雪却不再让人感到特别,这反映了对生活环境的不同感受和对时间的流逝的感慨。诗人还观察到政府的不善处理和社会的不公正,他对此表示不满,并表达了对个人和家庭的关心和珍惜。诗中还穿插了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如蝗虫的出现、春天的到来和雪的脚步声,这些插入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线索,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诗人以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和关切。这首诗词既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生活的热爱。

《十一月十三日雪》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shí yī yuè shí sān rì xuě
十一月十三日雪

nán fāng shuāng lù duō, suī hán xuě bù zuò.
南方霜露多,虽寒雪不作。
běi guī yì hé xǐ, sān nián xuě sān luò.
北归亦何喜,三年雪三落。
wǒ tián zài chéng xī, hé mài gǎn xián báo.
我田在城西,禾麦敢嫌薄。
jīn nián chén sòng zāi, shuǐ hàn gèng wéi nüè.
今年陈宋灾,水旱更为虐。
bì dí sī bù rén, zhú shú zì nán què.
闭籴斯不仁,逐熟自难却。
jī hán suī wú huàn, shàng kě shěng yán lào.
饥寒虽吾患,尚可省盐酪。
fēi huáng zuó guò yě, yí zhǒng biàn bēi luò.
飞蝗昨过野,遗种遍陂泺。
chūn yáng bǎi rì zhì, nào ruò cán shēng bó.
春阳百日至,闹若蚕生箔。
dé xuě liú tǔ zhōng, jí quán jǐn yú yuè.
得雪流土中,及泉尽鱼跃。
měi zāi fēng nián xiáng, bù dài yán huǒ zhuó.
美哉丰年祥,不待炎火灼。
hū ér jù zūn jiǔ, duì fù tóng yī zhuó.
呼儿具樽酒,对妇同一酌。
wù rèn wū wǎ míng, gèng yuàn wén xuě jiǎo.
误认屋瓦鸣,更愿闻雪脚。

“今年陈宋灾”平仄韵脚


拼音:jīn nián chén sòng zāi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网友评论



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