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飞来衔帝箓”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唐代   李益

凤凰飞来衔帝箓”出自唐代李益的《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 诗句共7个字。

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龙负日升天门。
凤凰飞来衔帝箓,言我万代金皇孙。
灵鸡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
宸居穆清受天历,建中甲子合上元。
昊穹景命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
升中告成答玄贶,泥金检玉昭鸿恩。
云亭之事略可记,七十二君宁独尊。
小臣欲上封禅表,久而未就归文园。

诗句汉字解释

《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是唐代李益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唐太宗李世民举行大礼后,通过改元建中、大赦天下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场景。

中文译文:
大明曈曈天地分,
六龙负日升天门。
凤凰飞来衔帝箓,
言我万代金皇孙。
灵鸡鼓舞承天赦,
高翔百尺垂朱幡。
宸居穆清受天历,
建中甲子合上元。
昊穹景命即已至,
王事乃可酬乾坤。
升中告成答玄贶,
泥金检玉昭鸿恩。
云亭之事略可记,
七十二君宁独尊。
小臣欲上封禅表,
久而未就归文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唐太宗李世民举行大礼的场景,表达了他巩固皇权、建立统治地位的雄心壮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展现了李世民的权威和威仪。

首两句描述了大明光耀的天地和六龙负日升起的天门,象征着天下的明亮和李世民的威势。接下来,凤凰飞来衔着皇帝的令箓,代表着天命的传承,它说自己是万代的金皇孙,凸显了李世民作为皇帝的合法性和传承。

接着描述了灵鸡鼓舞,承天赦的场景。灵鸡的鸣叫象征着天命的启示,承天赦则是宽大的大赦令。高翔百尺垂朱幡,展示了皇帝的威严和威仪。

下一段描述了李世民的居宸之地,表达了他的谦虚和接受天命的态度。建中甲子合上元,表示改元建中并举行大赦,意味着新的时代开始,天下万民都能从中受益。

接下来,诗中提到昊穹景命已经降临,王事才能回报天地。这表达了李世民作为天命之子,将履行自己的使命,以回报上天和大地。

诗的最后部分,描述了李世民升上云亭,答谢玄贶,泥金检玉昭示皇恩。云亭可能指的是皇帝登上高台,答谢来自天命的恩赐。七十二君宁独尊,表示皇帝威望高,世界上没有其他君主能与之媲美。

最后两句提到小臣(指李益自己)希望能上表封禅,但长久以来未能实现,只能归隐于文园。这是李益自谦的态度,同时也暗示了皇帝的辉煌无法被普通人所及。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雄壮的气势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歌颂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地位和威严,表达了他作为天命之子的使命感和对国家的责任心。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描绘的场景展示了帝王的威仪和权威,同时也透露了作者自谦和对皇帝的钦佩之情。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à lǐ bì huáng dì yù dān fèng mén gǎi yuán jiàn zhōng dà shè
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
dà míng tóng tóng tiān dì fēn, liù lóng fù rì shēng tiān mén.
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龙负日升天门。
fèng huáng fēi lái xián dì lù,
凤凰飞来衔帝箓,
yán wǒ wàn dài jīn huáng sūn.
言我万代金皇孙。
líng jī gǔ wǔ chéng tiān shè, gāo xiáng bǎi chǐ chuí zhū fān.
灵鸡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
chén jū mù qīng shòu tiān lì, jiàn zhōng jiǎ zǐ hé shàng yuán.
宸居穆清受天历,建中甲子合上元。
hào qióng jǐng mìng jí yǐ zhì,
昊穹景命即已至,
wáng shì nǎi kě chóu qián kūn.
王事乃可酬乾坤。
shēng zhōng gào chéng dá xuán kuàng, ní jīn jiǎn yù zhāo hóng ēn.
升中告成答玄贶,泥金检玉昭鸿恩。
yún tíng zhī shì lüè kě jì, qī shí èr jūn níng dú zūn.
云亭之事略可记,七十二君宁独尊。
xiǎo chén yù shàng fēng shàn biǎo,
小臣欲上封禅表,
jiǔ ér wèi jiù guī wén yuán.
久而未就归文园。

“凤凰飞来衔帝箓”平仄韵脚


拼音:fèng huáng fēi lái xián dì lù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韵脚

网友评论


* “凤凰飞来衔帝箓”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凤凰飞来衔帝箓”出自李益的 《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李益简介

李益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