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物受禀无由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恶物受禀无由更”出自宋代曾巩的《泝河》,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è wù shòu bǐng wú yóu gèng,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全诗阅读

客舟泝河西北行,日夜似与河流争。
不知汹汹竟何为,怒意彼此何时平。
但疑天地送秋至,恶雨疾风相触声。
我病入寒饶睡思,归梦正美还遭惊。
东南水乡我所住,杨花散时春水生。
湖江渺邈不见岸,汩汩自流无可憎。
石泉百丈落山嘴,此纵有声清可听。
莫如此水极凶骜,土木暂触还轰轰。
吁嗟造化何厚薄,恶物受禀无由更


诗词类型:

《泝河》曾巩 翻译、赏析和诗意


《泝河》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客舟泝河西北行,
日夜似与河流争。
不知汹汹竟何为,
怒意彼此何时平。

但疑天地送秋至,
恶雨疾风相触声。
我病入寒饶睡思,
归梦正美还遭惊。

东南水乡我所住,
杨花散时春水生。
湖江渺邈不见岸,
汩汩自流无可憎。

石泉百丈落山嘴,
此纵有声清可听。
莫如此水极凶骜,
土木暂触还轰轰。

吁嗟造化何厚薄,
恶物受禀无由更。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客舟驶向泝河的西北,
日夜仿佛与河水争逐。
不知这汹涌究竟为何,
愤怒的情绪何时平息。

唯有怀疑天地赋予秋意,
恶雨和狂风相互碰撞的声音。
我病入寒冬,寂寞地沉思,
美好的梦归还被惊醒。

我居住在东南水乡,
杨花散落时春水生发。
湖江浩渺,看不到岸边,
潺潺水流没有可憎之处。

石泉百丈从山峡中跌落,
这声音即使清脆也可听。
没有什么比这水更为凶猛,
暂时触碰土木还发出轰鸣。

唏嘘啊,造化何等薄弱,
恶劣的事物无法改变。

诗意和赏析:
《泝河》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和诗人内心的交融画面。诗中的泝河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客舟与河流的争斗意味着人与命运的抗争。诗人对这种纷争的原因和结果感到迷惑,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的不安和困扰。

诗人以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怀疑秋天的来临,暗示着人生的变迁和不确定性。恶雨和疾风的声音象征着困扰和挑战,而诗人的病痛和惊醒的梦境则体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诗人所居住的东南水乡给他带来了一些安慰和喜悦,杨花的飘散和春水的生发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观。然而,湖江的辽阔和无边际的水流也让诗人感到无所适从,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无法掌控的命运。

最后,诗人以石泉的声音来表达自然界的凶猛和力量。他认为,即使是土木也会因为这水的冲击而发出轰鸣声。这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人类的渺小感,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所面临的艰难和挑战。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探索。诗中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性的情绪,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造化的思考。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疑问和困惑,展现了宋代文学家曾巩深邃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泝河》曾巩 拼音读音参考


sù hé
泝河

kè zhōu sù hé xī běi xíng, rì yè shì yǔ hé liú zhēng.
客舟泝河西北行,日夜似与河流争。
bù zhī xiōng xiōng jìng hé wéi, nù yì bǐ cǐ hé shí píng.
不知汹汹竟何为,怒意彼此何时平。
dàn yí tiān dì sòng qiū zhì, è yǔ jí fēng xiāng chù shēng.
但疑天地送秋至,恶雨疾风相触声。
wǒ bìng rù hán ráo shuì sī, guī mèng zhèng měi hái zāo jīng.
我病入寒饶睡思,归梦正美还遭惊。
dōng nán shuǐ xiāng wǒ suǒ zhù, yáng huā sàn shí chūn shuǐ shēng.
东南水乡我所住,杨花散时春水生。
hú jiāng miǎo miǎo bú jiàn àn, gǔ gǔ zì liú wú kě zēng.
湖江渺邈不见岸,汩汩自流无可憎。
shí quán bǎi zhàng luò shān zuǐ, cǐ zòng yǒu shēng qīng kě tīng.
石泉百丈落山嘴,此纵有声清可听。
mò rú cǐ shuǐ jí xiōng ào, tǔ mù zàn chù hái hōng hōng.
莫如此水极凶骜,土木暂触还轰轰。
xū jiē zào huà hé hòu bó, è wù shòu bǐng wú yóu gèng.
吁嗟造化何厚薄,恶物受禀无由更。

“恶物受禀无由更”平仄韵脚


拼音:è wù shòu bǐng wú yóu gèng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网友评论



曾巩

曾巩头像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