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麈尾蒲团付底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麈尾蒲团付底人”出自宋代黄公度的《赠泉守赵表之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ǔ wěi pú tuán fù dǐ ré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全诗阅读

禅翁笑拥两朱轮,麈尾蒲团付底人
千里讴吟真刺史,三朝出入老宗臣。
春风半道旌旗转,南国一番桃李新。
莫把蹄涔留尺鲤,早令图画上麒麟。


诗词类型:

《赠泉守赵表之二首》黄公度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赠泉守赵表之二首》是宋代黄公度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禅翁笑拥两朱轮,
麈尾蒲团付底人。
千里讴吟真刺史,
三朝出入老宗臣。
春风半道旌旗转,
南国一番桃李新。
莫把蹄涔留尺鲤,
早令图画上麒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禅宗高僧送别泉州守护赵表的场景,表达了对赵表的赞美和祝福之情。诗人以禅宗禅悟的心境,以及对泉州地方官员的敬意,表达了对赵表的肯定和对他未来的期望。

赏析:
首先,诗词以禅宗禅悟的形象"禅翁"开篇,彰显了作者超脱尘俗的境界。"笑拥两朱轮"的形象描绘了诗人送别时禅宗高僧的自在和豁达,也暗指禅宗的智慧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麈尾蒲团",意味着禅宗高僧将自己的禅修法座留给了赵表。这暗示着禅宗的传承和智慧的传递,也表达了对赵表执政能力的肯定。

"千里讴吟真刺史"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赵表的赞美之情。"千里讴吟"形容赵表在长途旅行中吟诵歌谣,展现了他文才出众和才情横溢。"真刺史"则表达了对赵表官职的认同和赞赏。

"三朝出入老宗臣"一句,表达了赵表的政治经验和忠诚。他在三朝(指宋太宗、宋真宗和宋仁宗三朝)之间都有出入,说明他是一位老资格的官员,具备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忠诚的品质。

接下来的两句"春风半道旌旗转,南国一番桃李新",描绘了赵表在南国的执政,以及南方地区的繁荣景象。"春风半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风景如画的春天,"旌旗转"则暗示着赵表在南国政务繁忙。"南国一番桃李新"则表达了南方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也暗示了赵表在南国的政绩。

最后两句"莫把蹄涔留尺鲤,早令图画上麒麟",是诗人对赵表的期望和祝福。"蹄涔留尺鲤"意指不要因为小事而耽搁大事,希望赵表能够高效地执政。"早令图画上麒麟"则表达了对赵表政绩卓越、名留青史的期望。

这首诗词通过这首诗词《赠泉守赵表之二首》描绘了禅宗高僧送别泉州守护赵表的情景,表达了对赵表的赞美和祝福之情。诗人以禅宗禅悟的心境,赋予了诗词深邃的意境和哲理。

诗中运用了禅宗的象征意象,如"禅翁"、"笑拥两朱轮"、"麈尾蒲团"等,展现了禅宗高僧超然自在、超越尘世的境界。这些形象与泉州守护赵表的场景相互呼应,凸显了禅宗智慧和超越世俗的思想。

通过"千里讴吟真刺史,三朝出入老宗臣"这两句,诗人对赵表的才华和忠诚进行了赞美。"千里讴吟"表现了赵表在旅途中吟诵歌谣的才情,"真刺史"则突出了他的官职和政治能力。"三朝出入老宗臣"则彰显了赵表的政治经验和忠诚度。

诗中还描绘了赵表在南国的执政情景,"春风半道旌旗转,南国一番桃李新"。"春风半道"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旌旗转"表明赵表在南国政务繁忙。"南国一番桃李新"则表达了南方地区的繁荣景象,也暗示了赵表在南国的政绩和贡献。

最后两句"莫把蹄涔留尺鲤,早令图画上麒麟"是作者对赵表的期望和祝福。"蹄涔留尺鲤"意味着不要因为小事而耽搁大事,希望赵表能够高效地执政。"早令图画上麒麟"则表达了对赵表政绩卓越、名留青史的期望。

整首诗词通过禅宗意象和对赵表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崇高的境界和对赵表的肯定。诗意深远,寓意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智慧和政治才能的赞美,以及对赵表政绩的期望和祝福。

《赠泉守赵表之二首》黄公度 拼音读音参考


zèng quán shǒu zhào biǎo zhī èr shǒu
赠泉守赵表之二首

chán wēng xiào yōng liǎng zhū lún, zhǔ wěi pú tuán fù dǐ rén.
禅翁笑拥两朱轮,麈尾蒲团付底人。
qiān lǐ ōu yín zhēn cì shǐ, sān cháo chū rù lǎo zōng chén.
千里讴吟真刺史,三朝出入老宗臣。
chūn fēng bàn dào jīng qí zhuǎn, nán guó yī fān táo lǐ xīn.
春风半道旌旗转,南国一番桃李新。
mò bǎ tí cén liú chǐ lǐ, zǎo lìng tú huà shàng qí lín.
莫把蹄涔留尺鲤,早令图画上麒麟。

“麈尾蒲团付底人”平仄韵脚


拼音:zhǔ wěi pú tuán fù dǐ ré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网友评论



黄公度

黄公度头像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