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途非要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唐代   李端

趋途非要路”出自唐代李端的《长安书事寄卢纶》, 诗句共5个字。

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
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
及此时方晏,因之名亦沈。
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
素业在山下,青泉当树阴。
交游有凋丧,离别代追寻。
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
残愁犹满貌,馀泪可沾襟。
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
终期入灵洞,相与炼黄金。

诗句汉字解释

《长安书事寄卢纶》

弱冠家庐岳,
从师岁月深。
翻同老夫见,
殊寡少年心。

及此时方晏,
因之名亦沈。
趋途非要路,
避事乐空林。

素业在山下,
青泉当树阴。
交游有凋丧,
离别代追寻。

向秀初闻笛,
钟期久罢琴。
残愁犹满貌,
馀泪可沾襟。

勿以朱颜好,
而忘白发侵。
终期入灵洞,
相与炼黄金。

中文译文:

年轻时住在家庭和庐山之间,
从师多年,师徒之情深厚。
翻阅古书,与老师相见,
寥寥几个年轻人心境殊异。

到了如今,才悟明事理,
因此名利也黯淡无光。
不追逐名利的路,
喜欢在宁静的林中避世。

本来有山下的职业,
清泉流过在树荫下。
交游中有离别和凋零,
离别后只能追忆。

初次听到笛声,
钟期久已放下琴弦。
心中的痛苦仍然显现在容貌上,
剩下的泪水能沾湿衣襟。

不要因为美貌,
而忘记白发已经侵蚀。
最终要进入灵洞,
一起炼制黄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他以清新、含蓄的文风著称。《长安书事寄卢纶》描述了诗人年轻时的经历和心境,以及对名利和岁月流转的思考。

诗中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在家庭和庐山之间度过的时光,他从师多年,与师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翻阅古书,与老师相见,他发现自己与其他年轻人的心境有所不同,他的思想更加成熟。然而,当他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领悟到事理之后,他开始逐渐淡化名利的追求,享受在宁静的林中避世的乐趣。

诗中也描绘了诗人对于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感慨。他回忆起与交往的朋友们的离别和凋零,他们相聚的时光已经过去,只能通过回忆来追寻。他初次听到笛声,意味着他初次感受到时光的流逝,钟期久已放下琴弦,表示他对于过去的追忆已经停止。然而,他内心的痛苦和忧伤仍然显现在他的容貌上,他的泪水能够沾湿衣襟,表达了他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无法忘怀。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对外貌和年龄的深思。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只看重外貌的美丽,而忽视了岁月带来的白发侵蚀。最终,诗人希望能够进入灵洞,与他人一起炼制黄金,这里的黄金可以理解为内心的修炼和提升。整首诗以诗人个人的经历和心境为主线,通过对名利、岁月和离别的思考,表达了对于内心修炼和成长的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含蓄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经历和内心境界的思考和感悟。诗人在岁月流转中逐渐认识到名利的虚幻和世俗之空,他选择远离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提升。诗中融入了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忧伤和留恋,以及对外貌和年龄的深思,呈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整首诗情感含蓄而深沉,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通过对自我和人生的反思,诗人呈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追求,引发读者对于内心修炼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háng ān shū shì jì lú lún
长安书事寄卢纶
ruò guàn jiā lú yuè, cóng shī suì yuè shēn.
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
fān tóng lǎo fū jiàn, shū guǎ shào nián xīn.
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
jí cǐ shí fāng yàn, yīn zhī míng yì shěn.
及此时方晏,因之名亦沈。
qū tú fēi yào lù, bì shì lè kōng lín.
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
sù yè zài shān xià, qīng quán dāng shù yīn.
素业在山下,青泉当树阴。
jiāo yóu yǒu diāo sàng, lí bié dài zhuī xún.
交游有凋丧,离别代追寻。
xiàng xiù chū wén dí, zhōng qī jiǔ bà qín.
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
cán chóu yóu mǎn mào, yú lèi kě zhān jīn.
残愁犹满貌,馀泪可沾襟。
wù yǐ zhū yán hǎo, ér wàng bái fà qīn.
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
zhōng qī rù líng dòng, xiāng yǔ liàn huáng jīn.
终期入灵洞,相与炼黄金。

“趋途非要路”平仄韵脚


拼音:qū tú fēi yào lù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网友评论


* “趋途非要路”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趋途非要路”出自李端的 《长安书事寄卢纶》,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李端简介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