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里何时归白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栗里何时归白发”出自明代刘基的《雪中有怀章三益叶景渊》,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ì lǐ hé shí guī bái fà,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全诗阅读

岁莫怀人雪满天,饥乌病客对凄然。
地炉无火同谁坐,石砚生冰尽日眠。
栗里何时归白发,茅檐几处起青烟。
稻畦麦陇看春及,土膏泉滋谶有年。


诗词类型:

《雪中有怀章三益叶景渊》刘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雪中有怀章三益叶景渊》是明代刘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雪纷纷,满天遍地,岁末无人怀念。一只饥饿的乌鸦,病患的旅客,相对而坐,彼此凄凉。地上的火炉无人取暖,石制的墨砚结冰,整日沉睡。何时能从栗树下归来,白发苍苍,茅屋的炊烟几处升起。稻田和麦地注视着春天的到来,土地的肥沃滋养着希望的年景。

这首诗词表达了孤寂和凄凉的冬日景象,以及作者对乡愁和温暖的渴望。诗中描绘了雪花飞舞的景象,从而强调了人们在岁末寒冷的时节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助。饥饿的鸟和病患的旅客成为彼此唯一的寄托,他们无法找到温暖,只能相互陪伴。火炉无火,砚台结冰,进一步突出了荒凉和寒冷的氛围。

然而,诗词的后半部分带来了一丝希望。作者通过描述白发和茅屋的炊烟,传达了对归乡的期盼和家的温暖的渴望。稻田和麦地中的春天预示着未来的希望和收获。土地的肥沃滋养着希望的年景,寓意着明天将会更好。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冬日孤寂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归乡和希望的渴望的表达,诗词传达了人们在寒冷季节中对温暖和依靠的追求,并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雪中有怀章三益叶景渊》刘基 拼音读音参考


xuě zhōng yǒu huái zhāng sān yì yè jǐng yuān
雪中有怀章三益叶景渊

suì mò huái rén xuě mǎn tiān, jī wū bìng kè duì qī rán.
岁莫怀人雪满天,饥乌病客对凄然。
dì lú wú huǒ tóng shuí zuò, shí yàn shēng bīng jǐn rì mián.
地炉无火同谁坐,石砚生冰尽日眠。
lì lǐ hé shí guī bái fà, máo yán jǐ chù qǐ qīng yān.
栗里何时归白发,茅檐几处起青烟。
dào qí mài lǒng kàn chūn jí, tǔ gāo quán zī chèn yǒu nián.
稻畦麦陇看春及,土膏泉滋谶有年。

“栗里何时归白发”平仄韵脚


拼音:lì lǐ hé shí guī bái fà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六月  

网友评论



刘基

刘基头像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