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拈笔作古松”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赵公拈笔作古松”出自明代刘基的《题赵学士松图(白塔)》,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ào gōng niān bǐ zuò gǔ sō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全诗阅读

赵公拈笔作古松,平地跃出三青龙。
蜿蜓不上霄汉去,爽飒长留烟雨浓。
前朝美人斗草处,犹有当时数株树。
江亭六月凉如秋,应与此图相对愁。


诗词类型:

《题赵学士松图(白塔)》刘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赵学士松图(白塔)》是明代刘基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一幅松树图画为主题,通过对松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赵公拈笔作古松,
平地跃出三青龙。
蜿蜓不上霄汉去,
爽飒长留烟雨浓。
前朝美人斗草处,
犹有当时数株树。
江亭六月凉如秋,
应与此图相对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一幅松树图画为起点,赞美了松树的高洁和坚韧品质。诗中的“赵公”指的是赵州学士,他以拈笔作画,刻画了一棵古老的松树。松树象征着坚贞不屈的品质,作者通过表达松树“平地跃出三青龙”的形象,强调松树的威严和挺拔。

诗中提到“蜿蜓不上霄汉去”,表达了松树不随世俗风尚而改变的态度,而是保持自己的本真。松树的形象与烟雨浓密的环境相呼应,展现出松树的孤高和独立,即使在朦胧的雨雾中也能保持清晰的轮廓。

接下来,诗人将情感转向过去的美人和往事。诗中提到“前朝美人斗草处”,暗示了美人和松树的联系。诗人认为美人比肩松树,虽然已经过去,但美人所斗草的地方仍然有数株松树存在。这种对美人与松树的联想,表明了诗人的深情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写到六月的江亭凉爽如秋,他认为这样的凉爽应该与松树图所表达的忧愁相得益彰。这种对自然景色与情感的对应,加深了整首诗的情绪和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描绘松树图画为线索,通过对松树的赞美和与美人、往事的联系,表达了作者对坚贞不屈、孤高独立品质的敬仰,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思念之情。诗词的构思巧妙,表达细腻,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题赵学士松图(白塔)》刘基 拼音读音参考


tí zhào xué shì sōng tú bái tǎ
题赵学士松图(白塔)

zhào gōng niān bǐ zuò gǔ sōng, píng dì yuè chū sān qīng lóng.
赵公拈笔作古松,平地跃出三青龙。
wān tíng bù shàng xiāo hàn qù, shuǎng sà zhǎng liú yān yǔ nóng.
蜿蜓不上霄汉去,爽飒长留烟雨浓。
qián cháo měi rén dòu cǎo chù, yóu yǒu dāng shí shù zhū shù.
前朝美人斗草处,犹有当时数株树。
jiāng tíng liù yuè liáng rú qiū, yīng yǔ cǐ tú xiāng duì chóu.
江亭六月凉如秋,应与此图相对愁。

“赵公拈笔作古松”平仄韵脚


拼音:zhào gōng niān bǐ zuò gǔ sōng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二冬  

网友评论



刘基

刘基头像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