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茅檐有此风”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未必茅檐有此风”出自宋代吴芾的《咏松》,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bì máo yán yǒu cǐ fē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全诗阅读

古邑荒凉但有松,浓阴夹道势腾空。
行人破暑忙归去,未必茅檐有此风


诗词类型:

《咏松》吴芾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咏松》是宋代文人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松树为主题,描绘了古城凋敝的景象中,仍有挺拔的松树存在的景象,展现了松树的独特魅力。

松树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坚韧不拔、不畏风雨的象征,它的形象常被用来表达作者对生命力顽强、永恒不变的赞美。吴芾在《咏松》中通过描写古城的凄凉和松树的浓阴夹道,传递出一种寓意深远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
古城凋敝,但有松,
浓密的阴影夹道势腾空。
行人们疲于炎炎夏日,匆忙归去,
却未必能享受到茅檐下的清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孤寂凋敝的古城为背景,通过描述古城中挺立的松树,展示了松树的勃勃生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松树象征着坚强、长寿和不屈不挠的品质,与凋敝的古城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人用“浓密的阴影夹道势腾空”来形容松树的茂密枝叶和高耸的姿态,给人一种豪迈的感觉。这种景象使行人们感到凉爽,帮助他们摆脱炎热的夏日,但作者也提出了反问,表示并非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样的清风。

通过这首诗,诗人吴芾把松树作为一种象征,传达出自己对坚韧精神的赞美。诗中的古城荒凉,但松树依然茁壮生长,它的存在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坚强生命力的讴歌和对逆境中坚持不懈的崇敬。

整体而言,《咏松》通过对古城中孤独挺立的松树的描写,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了对坚韧精神和乐观人生态度的赞美。这首诗词在形象描写和意境表达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咏松》吴芾 拼音读音参考


yǒng sōng
咏松

gǔ yì huāng liáng dàn yǒu sōng, nóng yīn jiā dào shì téng kōng.
古邑荒凉但有松,浓阴夹道势腾空。
xíng rén pò shǔ máng guī qù, wèi bì máo yán yǒu cǐ fēng.
行人破暑忙归去,未必茅檐有此风。

“未必茅檐有此风”平仄韵脚


拼音:wèi bì máo yán yǒu cǐ fē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网友评论



吴芾

吴芾头像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未必茅檐有此风”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