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水如斯人白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此水如斯人白头”出自宋代李曾伯的《过鄂渚登南楼》,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shuǐ rú sī rén bái tó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全诗阅读

壮游几度上南楼,今度重来二十秋。
俯仰之间只犹昨,登临何处是无愁。
好山常在世青眼,此水如斯人白头
老兴未阑明月上,归欤笠泽有扁舟。


诗词类型:

《过鄂渚登南楼》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过鄂渚登南楼》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多次登上南楼游览,今次重回已有二十个秋。回首之间仿佛还是昨天,站在高处无忧无虑。美丽的山峰常在,这条江水如同白发老人。夜幕未降明月升起,我将返回笠泽的小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多次游览南楼的情景,他重回南楼时已过了二十个秋天。诗人回首往事时仿佛还是昨天,站在南楼高处时无忧无虑。他赞美了山峰的壮丽和江水的清澈,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别绪。夜幕降临之前,明月升起,诗人准备乘坐小舟返回笠泽。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南楼的游览经历,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和对美景的赞美。诗人通过"壮游几度上南楼,今度重来二十秋"的开篇,表达了他多次登上南楼的经历,并且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了二十个秋天,凸显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

接着,诗人以"俯仰之间只犹昨,登临何处是无愁"表达了回首往事时的感慨,仿佛一切都还像昨天一样,站在高处俯瞰江山时没有忧愁之心。这种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体现了诗人豁达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的"好山常在世青眼,此水如斯人白头"表达了诗人对山峰和江水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美丽的山峰一直存在,而江水则像白发老人一样伴随岁月流淌,这种景色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人生的感慨。

最后两句"老兴未阑明月上,归欤笠泽有扁舟"揭示了诗人准备离去的场景。诗人在夜幕降临之前,明月已经升起,暗示了黄昏的来临。他准备乘坐小舟返回笠泽,这里既是现实的归程,也有可能象征着离别和辗转。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峰、江水和明月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生活的热爱。诗人把自己的感慨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使诗词富有意境和感情,给读者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过鄂渚登南楼》李曾伯 拼音读音参考


guò è zhǔ dēng nán lóu
过鄂渚登南楼

zhuàng yóu jǐ dù shàng nán lóu, jīn dù chóng lái èr shí qiū.
壮游几度上南楼,今度重来二十秋。
fǔ yǎng zhī jiān zhǐ yóu zuó, dēng lín hé chǔ shì wú chóu.
俯仰之间只犹昨,登临何处是无愁。
hǎo shān cháng zài shì qīng yǎn, cǐ shuǐ rú sī rén bái tóu.
好山常在世青眼,此水如斯人白头。
lǎo xìng wèi lán míng yuè shàng, guī yú lì zé yǒu piān zhōu.
老兴未阑明月上,归欤笠泽有扁舟。

“此水如斯人白头”平仄韵脚


拼音:cǐ shuǐ rú sī rén bái tóu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网友评论



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