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胜冠冕”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胜冠冕”出自元代许有壬的《摸鱼子 赋玉簪,用明初韵》,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shèng guān miǎn,诗句平仄:仄仄平仄。

全诗阅读

笑人间衮*何物,此花良贵天与。
倚阑瘦立亭亭玉,刻画一生清苦。
人有语。
道不出蓝田,岂是真才具。
山人告汝。
正蓬鬓萧疏,不胜冠冕,真者亦投去。
洹溪水,洗尽眼中尘土。
天葩静看齐吐。
冰壶凉月天如水,尘柄肯论夷甫。
翁醉舞。
任蕞尔寰区,共讶山中许。
搔风沐雨。
且受用清香,古今多少,富贵草头露。


诗词类型: 摸鱼子

《摸鱼子 赋玉簪,用明初韵》许有壬 翻译、赏析和诗意


《摸鱼子 赋玉簪,用明初韵》是元代许有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笑人间衮*何物,
此花良贵天与。
倚阑瘦立亭亭玉,
刻画一生清苦。
人有语。
道不出蓝田,
岂是真才具。
山人告汝。
正蓬鬓萧疏,
不胜冠冕,
真者亦投去。
洹溪水,
洗尽眼中尘土。
天葩静看齐吐。
冰壶凉月天如水,
尘柄肯论夷甫。
翁醉舞。
任蕞尔寰区,
共讶山中许。
搔风沐雨。
且受用清香,
古今多少,
富贵草头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冷峻自持的山野隐士的形象,表达了隐逸者对世俗荣华富贵的嘲讽和追求清贫自在的态度。

诗词的开头以戏谑的口吻问笑人间的富贵之物是什么,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荣华的不屑一顾。接着以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一朵珍贵的花,与天地共生,独立高洁。倚在栏杆上,身材苗条,如同玉簪一般,形象优美而清秀,同时也刻画了诗人一生的清贫与苦难。

诗中出现了"人有语",表明隐士虽然生活清苦,却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他表示无法言表自己内心的真才实学,因为这不是通过言辞可以表达的。山中的智者告诉你,即使是拥有荣华富贵的人也最终会抛弃这些外在的物质享受,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

洹溪水洗净了眼中的尘土,使得诗人能够清静地观察世间的一切。他静静地看着身边的天葩花,感受着它们散发出的清香。冰壶中的冷月照亮了天空,宛如水一般清澈。而尘柄则不值一提,不会被拿来与夷甫相提并论,夷甫是指古代伟大的文学家。

最后几句描述了隐士沐浴在风雨中,尽情享受着自然的恩赐。他任由自己在广阔的世界中自由游荡,与山中的许多景物产生交流和共鸣。他搔着风,沐着雨,尽享自然之美。诗词以一种戏谑幽默的语调表达了隐士对世俗的不屑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赋予了诗作一种深刻的意境和内涵。

这首诗词通过隐喻和比喻的手法,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物质富贵的嘲讽和抒发了对清贫自在、追求内心真实和自由的追求。诗词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世俗的富贵与山野隐士的清贫对立起来,体现了作者对于世俗荣华的不屑和对内心自在的追求。整首诗词以幽默戏谑的语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喻的手法,展示了隐士的生活态度和追求,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摸鱼子 赋玉簪,用明初韵》许有壬 拼音读音参考


mō yú zǐ fù yù zān, yòng míng chū yùn
摸鱼子 赋玉簪,用明初韵

xiào rén jiān gǔn hé wù, cǐ huā liáng guì tiān yǔ.
笑人间衮*何物,此花良贵天与。
yǐ lán shòu lì tíng tíng yù, kè huà yī shēng qīng kǔ.
倚阑瘦立亭亭玉,刻画一生清苦。
rén yǒu yǔ.
人有语。
dào bù chū lán tián, qǐ shì zhēn cái jù.
道不出蓝田,岂是真才具。
shān rén gào rǔ.
山人告汝。
zhèng péng bìn xiāo shū, bù shèng guān miǎn, zhēn zhě yì tóu qù.
正蓬鬓萧疏,不胜冠冕,真者亦投去。
huán xī shuǐ, xǐ jǐn yǎn zhōng chén tǔ.
洹溪水,洗尽眼中尘土。
tiān pā jìng kàn qí tǔ.
天葩静看齐吐。
bīng hú liáng yuè tiān rú shuǐ, chén bǐng kěn lùn yí fǔ.
冰壶凉月天如水,尘柄肯论夷甫。
wēng zuì wǔ.
翁醉舞。
rèn zuì ěr huán qū, gòng yà shān zhōng xǔ.
任蕞尔寰区,共讶山中许。
sāo fēng mù yǔ.
搔风沐雨。
qiě shòu yòng qīng xiāng, gǔ jīn duō shǎo, fù guì cǎo tóu lù.
且受用清香,古今多少,富贵草头露。

“不胜冠冕”平仄韵脚


拼音:bù shèng guān miǎn

平仄: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六铣  

网友评论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