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海门风雨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须臾海门风雨来”出自明代袁凯的《老夫(五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ū yú hǎi mén fēng yǔ lái,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全诗阅读

老夫避兵三江口,江中夜夜蛟龙吼。
砉然一声脑欲裂,千尺长堤忽如走。
须臾海门风雨来,江水震荡如奔雷。
同行百舡半沉溺,无力救之空叹息。
¤


诗词类型:

《老夫(五首)》袁凯 翻译、赏析和诗意


《老夫(五首)》是明代袁凯的作品,描绘了一个老人遭遇战乱的情景。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深切关注和对人间悲欢离合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老夫避兵三江口,
江中夜夜蛟龙吼。
砉然一声脑欲裂,
千尺长堤忽如走。
须臾海门风雨来,
江水震荡如奔雷。
同行百舡半沉溺,
无力救之空叹息。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一个老人的视角,叙述了他在战乱中逃离的经历。他选择了避开战乱的三江口,但每个夜晚他都能听到江水中传来蛟龙般的怒吼声,仿佛在警示他战乱的可怕。一天夜晚,突然传来一声巨响,老人感到脑袋快要裂开,接着他看到千尺长堤突然像有生命一般奔跑而过。不久之后,海门方向的风雨来临,江水翻腾激荡,宛如奔雷一般。与老人一同逃离的船只中,有许多都在这场风暴中半沉半浮,老人无力去救助他们,只能空悲叹一声。

赏析:
《老夫(五首)》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语言,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恐怖和无助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江水、长堤和船只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作者通过描写老人在逃离中的经历,折射出普通人在战乱面前的无奈和困境,以及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冲击。同时,通过蛟龙吼声和江水震荡的描写,诗词中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战乱的深刻关切。

整首诗词以老人的视角叙述,通过老人的感受和眼中的景象,抒发出作者对于战乱的深切思考和对人间苦难的关注。诗中的意象与情感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战乱所带来的恐惧和对生命的无奈。这首诗词通过对战乱的描绘,引发人们对于和平的思考与珍惜,使读者在阅读中回味无穷。

《老夫(五首)》袁凯 拼音读音参考


lǎo fū wǔ shǒu
老夫(五首)

lǎo fū bì bīng sān jiāng kǒu, jiāng zhōng yè yè jiāo lóng hǒu.
老夫避兵三江口,江中夜夜蛟龙吼。
huò rán yī shēng nǎo yù liè, qiān chǐ zhǎng dī hū rú zǒu.
砉然一声脑欲裂,千尺长堤忽如走。
xū yú hǎi mén fēng yǔ lái, jiāng shuǐ zhèn dàng rú bēn léi.
须臾海门风雨来,江水震荡如奔雷。
tóng háng bǎi chuán bàn chén nì, wú lì jiù zhī kōng tàn xī.
同行百舡半沉溺,无力救之空叹息。
¤

“须臾海门风雨来”平仄韵脚


拼音:xū yú hǎi mén fēng yǔ lái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网友评论



袁凯

袁凯头像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