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空遗灶形难蜕”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丹空遗灶形难蜕”出自宋代林景熙的《瑞安院》,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ān kōng yí zào xíng nán tuì,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全诗阅读

倚山宝阁照崔嵬,山鸟山云自去来。
竹籁晓和幽梵合,藤花春入古松开。
丹空遗灶形难蜕,草暗孤城首重回。
处士凄凉犹是晋,庐山莲社许参陪。


诗词类型:

《瑞安院》林景熙 翻译、赏析和诗意


《瑞安院》是宋代文人林景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间的宝阁,以及山鸟、山云、竹声、梵音、藤花和古松的景象,同时还融入了一些历史和文学的意象。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倚靠在山腰上的宝阁,照耀着高峻的山峰。山上的鸟儿和云彩自由地来去。竹林的声音与清幽的佛音相和谐,藤花春天穿过古松的枝叶。红色的烟雾遗留在灶台上,形状难以褪去,草木茂密掩盖了孤寂城头,重返了昔日的辉煌。这个处士的凄凉境遇仍然像晋代一样,庐山的莲社邀请你前去参观。

诗意:
《瑞安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追溯。宝阁倚山而建,给人一种高傲、独立的感觉,与山鸟、山云的往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竹林的声音与佛音相融,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意境。藤花穿过古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暗示着历史的回归和繁荣的往昔。

诗词中的丹空遗灶、草暗孤城等描写,通过暗示历史的消逝和时间的流转,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和辉煌文化的思考和怀念。诗中所提到的处士和晋代,以及庐山的莲社,都是历史和文学的意象,进一步扩展了诗词的意境和内涵。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了历史和文化的元素,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历史和人文的独特感悟。

赏析:
《瑞安院》以林景熙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间宝阁的景象,将山鸟、山云、竹声、梵音、藤花和古松等元素融入其中,展现了自然的美妙和历史的变迁。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间宁静、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瑰宝。

在阅读《瑞安院》时,读者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山间的宝阁之中,感受大自然的恢弘和宁静。同时,通过对历史和文化意象的追溯,可以反思人类的文明之路和历史的起伏。诗中的丹空遗灶、草暗孤城等描写,使人产生对逝去岁月和曾经辉煌的思考,引发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瑞安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融入了历史和文学的元素,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这首诗词以其深邃的诗意和丰富的意象,给人们带来了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感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赏析。

《瑞安院》林景熙 拼音读音参考


ruì ān yuàn
瑞安院

yǐ shān bǎo gé zhào cuī wéi, shān niǎo shān yún zì qù lái.
倚山宝阁照崔嵬,山鸟山云自去来。
zhú lài xiǎo hé yōu fàn hé, téng huā chūn rù gǔ sōng kāi.
竹籁晓和幽梵合,藤花春入古松开。
dān kōng yí zào xíng nán tuì, cǎo àn gū chéng shǒu chóng huí.
丹空遗灶形难蜕,草暗孤城首重回。
chǔ shì qī liáng yóu shì jìn, lú shān lián shè xǔ cān péi.
处士凄凉犹是晋,庐山莲社许参陪。

“丹空遗灶形难蜕”平仄韵脚


拼音:dān kōng yí zào xíng nán tuì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九泰  

网友评论



林景熙

林景熙头像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