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二首》是宋代作家方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稻熟苦淫雨,九月尽十月。
已刈及未刈,半芽半漂没。
饥饱系民命,此变岂可忽。
云师如葛伯,仇饷佚天罚。
死木生菌蕈,化萤草未歇。
恒燠缪为恩,乖气一何悖。
何如时寒风,霜晴大明揭。
田父得舂枕,一饭肉白骨。
诗词的中文译文:
稻谷成熟遭受了久雨的折磨,九月即将过去迎来十月。
已经收割的和未收割的交织在一起,有些苗芽已经蔓延,有些却被浸没。
饥饿和饱食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这种变迁怎能被忽视。
像云朵一样的教师,却遭受着食品短缺的天谴。
死去的树木上生长着真菌,草地上的萤火虫还未消失。
长久的炎热被误解为恩德,相反的行为真是多么的违背常情。
何不像寒冷的风一样,霜后晴朗的大明天空般揭示真相。
田地的主人只得到了舂米的枕头,一顿饭肉所剩无几。
诗意和赏析:
《杂兴十二首》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农田的景象,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
诗中首先描述了稻谷的成熟遭受久雨的困扰,表达出农民在丰收季节也面临着自然灾害的痛苦。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已经收割和未收割的稻谷相互交织,苗芽遭受浸泡的情景,呈现出丰收与困境的交错。这种形象化的描写表达了社会中各种矛盾和变迁,特别是食品供应问题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云师,指的是教师。诗人将教师比喻为云朵,暗示教师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他们也面临着食品短缺的困境,这种差异让人感到不公平。这里反映了社会中普通人和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诗词中还描绘了死木上生长的真菌和未歇的萤火虫,形象地表现了生命力的顽强和自然界的奇妙。这种描写暗示了人们在逆境中也能够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呼应了前文中对于丰收和困难的交替描绘。
最后,诗人通过描述田地主人只得到舂米的枕头和一顿微薄的饭菜,揭示了农民的艰辛和贫苦。这种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描写,彰显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杂兴十二首》通过对农田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稻谷、真菌和萤火虫等元素,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界的奇妙。整首诗以食品供应问题为线索,呈现出社会中的矛盾和不公平现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同情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民处境的关注。它既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公平现象,也展现了人们在逆境中的顽强生存和奋斗精神。整首诗词充满了思考和情感,让读者对社会和人生产生共鸣,体味到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关切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zá xìng shí èr shǒu
杂兴十二首
dào shú kǔ yín yǔ, jiǔ yuè jǐn shí yuè.
稻熟苦淫雨,九月尽十月。
yǐ yì jí wèi yì, bàn yá bàn piào méi.
已刈及未刈,半芽半漂没。
jī bǎo xì mín mìng, cǐ biàn qǐ kě hū.
饥饱系民命,此变岂可忽。
yún shī rú gé bó, chóu xiǎng yì tiān fá.
云师如葛伯,仇饷佚天罚。
sǐ mù shēng jūn xùn, huà yíng cǎo wèi xiē.
死木生菌蕈,化萤草未歇。
héng yù móu wèi ēn, guāi qì yī hé bèi.
恒燠缪为恩,乖气一何悖。
hé rú shí hán fēng, shuāng qíng dà míng jiē.
何如时寒风,霜晴大明揭。
tián fù dé chōng zhěn, yī fàn ròu bái gǔ.
田父得舂枕,一饭肉白骨。
拼音:jiǔ yuè jǐn shí yuè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