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许两少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惜许两少年”出自唐代李贺的《河阳歌》,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xǔ liǎng shào niá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全诗阅读

染罗衣,秋蓝难著色。
不是无心人,为作台邛客。
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
惜许两少年,抽心似春草。
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晏。
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
月从东方来,酒从东方转。
觥船饫口红,蜜炬千枝烂。


诗词类型:

《河阳歌》李贺 翻译、赏析和诗意


《河阳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忧伤和离别情感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青春和友谊的留恋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染罗衣,秋蓝难著色。
不是无心人,为作台邛客。
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
惜许两少年,抽心似春草。
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晏。
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
月从东方来,酒从东方转。
觥船饫口红,蜜炬千枝烂。

诗意和赏析:
《河阳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离愁别绪的场景。诗中的主人公身着染色的罗衣,但无论如何都无法使秋天的蓝色深入其衣料之中,这种意象暗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无法摆脱的情感困扰。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一个名为台邛的客人,他并不是一个无心之人,而是有意与人交往,但他却像花烧过的中潬城一样,丧失了年轻的容貌。作者为两位年轻人的遭遇感到惋惜,他们的心灵像春草一样受到挫折和痛苦。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一系列与离别相关的景象。银牌的出现代表了别离的标志,夜晚里玉石的鸣响更加强调了离别的悲伤。牛头高高耸立,仿佛有一尺高的距离,象征着两个人相隔遥远,无法再见面。月亮从东方升起,酒从东方倾倒,这些景象都预示着离别的不可逆转。觥船上的美酒和红唇,蜜炬上千枝绚烂的火焰,都成为离别时的苦涩和无奈的象征。

整首诗以细腻而悲伤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痛苦和对青春逝去的留恋之情。通过意象的运用和对细节的刻画,诗人表达了在变幻的世界中,友谊和青春的脆弱和短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

《河阳歌》李贺 拼音读音参考


hé yáng gē
河阳歌

rǎn luó yī, qiū lán nán zhe sè.
染罗衣,秋蓝难著色。
bú shì wú xīn rén, wèi zuò tái qióng kè.
不是无心人,为作台邛客。
huā shāo zhōng shàn chéng, yán láng shēn yǐ lǎo.
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
xī xǔ liǎng shào nián, chōu xīn shì chūn cǎo.
惜许两少年,抽心似春草。
jīn rì jiàn yín pái, jīn yè míng yù yàn.
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晏。
niú tóu gāo yī chǐ, gé zuò yīng xiāng jiàn.
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
yuè cóng dōng fāng lái, jiǔ cóng dōng fāng zhuǎn.
月从东方来,酒从东方转。
gōng chuán yù kǒu hóng, mì jù qiān zhī làn.
觥船饫口红,蜜炬千枝烂。

“惜许两少年”平仄韵脚


拼音:xī xǔ liǎng shào nián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网友评论


李贺

李贺头像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