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何人知我情”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今夜何人知我情”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īn yè hé rén zhī wǒ qí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全诗阅读

经年不到龙门寺,今夜何人知我情
还向畅师房里宿,新秋月色旧滩声。
饮徒歌伴今何在,雨散云飞尽不回。
从此香山风月夜,只应长是一身来。
石盆泉畔石楼头,十二年来昼夜游。
更过今年年七十,假如无病亦宜休。


诗词类型:

《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

经年不到龙门寺,
今夜何人知我情。
还向畅师房里宿,
新秋月色旧滩声。

饮徒歌伴今何在,
雨散云飞尽不回。
从此香山风月夜,
只应长是一身来。

石盆泉畔石楼头,
十二年来昼夜游。
更过今年年七十,
假如无病亦宜休。

中文译文:
五年的秋天,病后我独自宿在香山寺,写下了这三首绝句。

多年来我未曾到过龙门寺,今晚有谁能够理解我的心情呢。
我仍然住在畅师的房间里,静静地感受着这个新秋的月色和旧时的水声。

曾经的饮徒歌伴如今何去何从,雨散云飞再也无法回来。
从此以后,在香山上的风月之夜,只有我一个人能够领略。

石盆旁的泉水,石楼的屋顶,十二年来我昼夜徜徉其中。
今年我已经过了七十岁,如果没有病痛的话,也应该适时地休息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白居易在经历了五年的秋天病痛后,独自住在香山寺时所写的。诗中表达了作者秋天病愈后的心境和对独自居住在山寺的感受。

首句描述了作者长久以来未能到达龙门寺的遗憾,同时抒发了他此刻独自宿馆的寂寥之情。接着,他问道谁会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彰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第二句中,作者描述了自己仍然住在畅师的房间里,感受着新秋的月色和昔日的水声。这里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悟。

第三句中,作者回忆起曾经的欢乐时光,但如今已经消逝,再也无法回来。这里透露出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和对事物变迁的感叹。

最后两句,作者表达了自己只有在香山的风月之夜才能领略到的情趣,并且指出自己将长久留在此地。这是一种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寂寞生活的接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间的把握。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在独自居住香山寺时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留恋和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wǔ nián qiū bìng hòu dú sù xiāng shān sì sān jué jù
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

jīng nián bú dào lóng mén sì, jīn yè hé rén zhī wǒ qíng.
经年不到龙门寺,今夜何人知我情。
hái xiàng chàng shī fáng lǐ sù, xīn qiū yuè sè jiù tān shēng.
还向畅师房里宿,新秋月色旧滩声。
yǐn tú gē bàn jīn hé zài, yǔ sàn yún fēi jǐn bù huí.
饮徒歌伴今何在,雨散云飞尽不回。
cóng cǐ xiāng shān fēng yuè yè, zhǐ yīng zhǎng shì yī shēn lái.
从此香山风月夜,只应长是一身来。
shí pén quán pàn shí lóu tóu, shí èr nián lái zhòu yè yóu.
石盆泉畔石楼头,十二年来昼夜游。
gèng guò jīn nián nián qī shí, jiǎ rú wú bìng yì yí xiū.
更过今年年七十,假如无病亦宜休。

“今夜何人知我情”平仄韵脚


拼音:jīn yè hé rén zhī wǒ qíng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网友评论


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