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思悠然”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能不思悠然”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éng bù sī yōu rá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全诗阅读

平生见流水,见此转留连。
况此朱门内,君家新引泉。
伊流决一带,洛石砌千拳。
与君三伏月,满耳作潺湲。
深处碧磷磷,浅处清溅溅。
碕岸束呜咽,沙汀散沦涟。
翻浪雪不尽,澄波空共鲜。
两岸滟滪口,一泊潇湘天。
曾作天南客,漂流六七年。
何山不倚杖,何水不停船。
巴峡声心里,松江色眼前。
今朝小滩上,能不思悠然


诗词类型:

《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平生见流水,见此转留连。
经历了一生,我常见到奔流的水,但是当我看到这里的水景时,我不禁停下了脚步。

况此朱门内,君家新引泉。
何况这是在朱门之内,你家又新引了泉水。

伊流决一带,洛石砌千拳。
这泉水流淌过一片地带,宛如洛河的石头筑起了千百拳头。

与君三伏月,满耳作潺湲。
我与你一起度过了三个盛夏,耳边充满了潺潺的水声。

深处碧磷磷,浅处清溅溅。
水的深处呈现出碧绿的光泽,浅处则溅起清澈的水花。

碕岸束呜咽,沙汀散沦涟。
岸边的草木束缚住了水流的声音,沙滩上的涟漪扩散开来。

翻浪雪不尽,澄波空共鲜。
波浪翻腾不息,宛如雪花般不断涌来,澄澈的水面空空如也,只有波光闪烁。

两岸滟滪口,一泊潇湘天。
两岸的水口波涛滚滚,就像停泊在潇湘天空下的一艘船。

曾作天南客,漂流六七年。
我曾经作为南方的旅客,漂泊流离了六七年。

何山不倚杖,何水不停船。
无论是怎样的山岳,都不能使我依靠拐杖,怎样的水域也不能使我停下船只。

巴峡声心里,松江色眼前。
我心中还能听到巴峡的声音,眼前却是松江的美景。

今朝小滩上,能不思悠然。
今天早晨来到这小滩上,怎能不感叹自在悠闲的心情呢?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在朋友牛相公家中欣赏新建的小滩景色时的心境。他对流水的欣赏和思考,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通过对水的形态、声音和色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感受。整体氛围宁静舒适,让人感叹自然之美、人生之趣。

《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tí niú xiàng gōng guī rén lǐ zhái xīn chéng xiǎo tān
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

píng shēng jiàn liú shuǐ, jiàn cǐ zhuǎn liú lián.
平生见流水,见此转留连。
kuàng cǐ zhū mén nèi, jūn jiā xīn yǐn quán.
况此朱门内,君家新引泉。
yī liú jué yí dài, luò shí qì qiān quán.
伊流决一带,洛石砌千拳。
yǔ jūn sān fú yuè, mǎn ěr zuò chán yuán.
与君三伏月,满耳作潺湲。
shēn chù bì lín lín, qiǎn chù qīng jiàn jiàn.
深处碧磷磷,浅处清溅溅。
qí àn shù wū yè, shā tīng sàn lún lián.
碕岸束呜咽,沙汀散沦涟。
fān làng xuě bù jìn, chéng bō kōng gòng xiān.
翻浪雪不尽,澄波空共鲜。
liǎng àn yàn yù kǒu, yī pō xiāo xiāng tiān.
两岸滟滪口,一泊潇湘天。
céng zuò tiān nán kè, piāo liú liù qī nián.
曾作天南客,漂流六七年。
hé shān bù yǐ zhàng, hé shuǐ bù tíng chuán.
何山不倚杖,何水不停船。
bā xiá shēng xīn lǐ, sōng jiāng sè yǎn qián.
巴峡声心里,松江色眼前。
jīn zhāo xiǎo tān shàng, néng bù sī yōu rán.
今朝小滩上,能不思悠然。

“能不思悠然”平仄韵脚


拼音:néng bù sī yōu rán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网友评论


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