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知形神内”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始知形神内”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梦上山(时足疾未平)》,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ǐ zhī xíng shén nèi,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全诗阅读

夜梦上嵩山,独携藜杖出。
千岩与万壑,游览皆周毕。
梦中足不病,健似少年日。
既悟神返初,依然旧形质。
始知形神内,形病神无疾。
形神两是幻,梦寐俱非实。
昼行虽蹇涩,夜步颇安逸。
昼夜既平分,其间何得失。


诗词类型:写景 抒情 友人 喜悦 郁闷

《梦上山(时足疾未平)》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梦上山(时足疾未平)》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夜晚梦见登上嵩山,独自带着藜杖出行。千山万壑,游览尽然而止。梦中脚步轻快,身体健壮如少年时。领悟到灵魂的归宿,仍保持着先前的形态。始终明白形体和精神共存,形体有病但精神无损。形体和精神皆为幻象,梦和醒都不是真实。白天行走虽然困难,夜晚的步伐却轻松自在。白天和夜晚相对平衡,其中又有何得何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白居易在梦中登上嵩山的情景,以及梦中的健康与自在。诗人在梦中不受疾病的困扰,身体健康如少年时,领悟到了灵魂的本质和形体的虚幻。他意识到,形体和精神是相互关联的,形体的病痛并不影响精神的健康。他通过这个梦的体验,认识到梦和现实都是虚幻的,都不是真实的存在。白居易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健康和自由的向往,同时也思考了人生的真实和虚幻之间的关系。

这首诗词通过嵩山梦境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身心健康和内心自由的追求。它表达了对疾病和困境的超越,以及对人生真实与虚幻的思考。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和思考,以及对自由与健康的向往。

《梦上山(时足疾未平)》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mèng shàng shān shí zú jí wèi píng
梦上山(时足疾未平)

yè mèng shàng sōng shān, dú xié lí zhàng chū.
夜梦上嵩山,独携藜杖出。
qiān yán yǔ wàn hè, yóu lǎn jiē zhōu bì.
千岩与万壑,游览皆周毕。
mèng zhōng zú bù bìng, jiàn shì shào nián rì.
梦中足不病,健似少年日。
jì wù shén fǎn chū, yī rán jiù xíng zhì.
既悟神返初,依然旧形质。
shǐ zhī xíng shén nèi, xíng bìng shén wú jí.
始知形神内,形病神无疾。
xíng shén liǎng shì huàn, mèng mèi jù fēi shí.
形神两是幻,梦寐俱非实。
zhòu xíng suī jiǎn sè, yè bù pō ān yì.
昼行虽蹇涩,夜步颇安逸。
zhòu yè jì píng fēn, qí jiān hé dé shī.
昼夜既平分,其间何得失。

“始知形神内”平仄韵脚


拼音:shǐ zhī xíng shén nèi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一队  (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网友评论


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