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遂不成”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唐代   张九龄

为山遂不成”出自唐代张九龄的《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 诗句共5个字。

韦玄方继相,荀爽复齐名。
在贵兼天爵,能贤出世卿。
学闻金马诏,神见玉人清。
藏壑今如此,为山遂不成
相如只谢病,子敬忽云亡。
岂悟瑶台雪,分雕玉树行。
清规留草议,故事在封章。
本谓山公启,而今殁始扬。
返葬长安陌,秋风箫鼓悲。
奈何相送者,不是平生时。
寒影催年急,哀歌助晚迟。
宁知建旟罢,丹旐向京师。

诗句汉字解释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是唐代张九龄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的苏公的怀念之情。

诗词中的“韦玄方继相,荀爽复齐名”,指的是苏公和韦玄、荀爽等人在政界中的才华和声望相当。他们在朝廷中屡次担任要职,素以贤能闻名。

“学闻金马诏,神见玉人清”,指的是苏公才学出众,曾被批准乘金马前往京城接受任命,并在宴上让宫人大为赞叹。这里通过金马诏和神见玉人来形容他的才干和魅力。

“相如只谢病,子敬忽云亡”,这两句表达了相如和子敬的意外离世。他们原本打算在山中修道,却因为疾病和丧失机会而离世。

“岂悟瑶台雪,分雕玉树行”,描述了在离世之后,他们没有意识到天上的仙境雪景和玉树临风,悔恨不已。

“清规留草议,故事在封章”,这里指的是相如和子敬留下的规章制度和往事都被保存在封章之中。

“本谓山公启,而今殁始扬”,诗中描述苏公为人忠厚正直,有德行。然而,他的离世就像是一道震动,才让他的德行得以展现。

“返葬长安陌,秋风箫鼓悲”,这里描绘了苏公的遗体被送回长安,秋风之下箫鼓悲鸣,表达了送葬者们悲伤的情绪。

最后两句“寒影催年急,哀歌助晚迟。宁知建旟罢,丹旐向京师”,借景写情地流露了诗人对苏公的思念之情。寒影催逼年岁加快,而悲歌却让晚年拖延。作者希望苏公早日到达京城,展现他的优秀才华。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描绘苏公及其他人物的才华、德行以及对苏公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已逝的苏公的痛惜和怀念之情。通过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凸显了诗人的情感。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ù xú zhōu cì shǐ zèng lì bù shì láng sū gōng wǎn gē cí sān shǒu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
wéi xuán fāng jì xiāng, xún shuǎng fù qí míng.
韦玄方继相,荀爽复齐名。
zài guì jiān tiān jué, néng xián chū shì qīng.
在贵兼天爵,能贤出世卿。
xué wén jīn mǎ zhào, shén jiàn yù rén qīng.
学闻金马诏,神见玉人清。
cáng hè jīn rú cǐ, wèi shān suì bù chéng.
藏壑今如此,为山遂不成。
xiàng rú zhǐ xiè bìng, zi jìng hū yún wáng.
相如只谢病,子敬忽云亡。
qǐ wù yáo tái xuě, fēn diāo yù shù xíng.
岂悟瑶台雪,分雕玉树行。
qīng guī liú cǎo yì, gù shì zài fēng zhāng.
清规留草议,故事在封章。
běn wèi shān gōng qǐ, ér jīn mò shǐ yáng.
本谓山公启,而今殁始扬。
fǎn zàng cháng ān mò, qiū fēng xiāo gǔ bēi.
返葬长安陌,秋风箫鼓悲。
nài hé xiāng sòng zhě, bú shì píng shēng shí.
奈何相送者,不是平生时。
hán yǐng cuī nián jí, āi gē zhù wǎn chí.
寒影催年急,哀歌助晚迟。
níng zhī jiàn yú bà, dān zhào xiàng jīng shī.
宁知建旟罢,丹旐向京师。

“为山遂不成”平仄韵脚


拼音:wèi shān suì bù chéng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网友评论


* “为山遂不成”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为山遂不成”出自张九龄的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