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墓》是汪遵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唐朝时期的国家动荡时期,表达了对忠贤之士的赞美和对社会不公正的遗憾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国乱时危道不行,
In times of national chaos, the righteous path cannot be followed,
忠贤谏死胜谋生。
Loyal and wise men meet death rather than compromise their integrity.
一沉冤骨千年后,
For a millennium, the unjustly killed remains buried,
垄水虽平恨未平。
Though the waves may have calmed, the resentment remains.
诗意和赏析:
《比干墓》以比干墓为题材,通过描绘国家动荡时期和忠义之士的悲壮命运,表达了对社会不公正的遗憾之情。诗中提到国乱时危道不行,指的是社会动荡时期,正直、忠诚的人不能按照自己的信念行动,被迫妥协或牺牲。作者通过比干这个历史人物象征忠诚和正直的形象,强调了贤臣自愿为国家献身的决心和信念。
诗中还提到了一沉冤骨千年后,垄水虽平恨未平。通过这句话,作者传递了对冤屈之士的缅怀和对社会不公及其后果的思考。冤骨沉入垄水底,虽然历经千年,但仍未得到平反和伸张正义。这种遗憾和不公的存在让人深感惋惜和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唐朝时期乱世背景下的忠贤之士的境况和社会不公,展现了作者对真正的忠诚和正义的追求。通过对历史人物比干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正义和人民幸福的期望。
bǐ gàn mù
比干墓
guó luàn shí wēi dào bù xíng, zhōng xián jiàn sǐ shèng móu shēng.
国乱时危道不行,忠贤谏死胜谋生。
yī chén yuān gǔ qiān nián hòu, lǒng shuǐ suī píng hèn wèi píng.
一沉冤骨千年后,垄水虽平恨未平。
拼音:guó luàn shí wēi dào bù xíng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平韵) 下平八庚 (仄韵) 上声二十四迥 (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