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只好狎江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风烟只好狎江鸥”出自唐代罗隐的《忆夏口》,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g yān zhǐ hǎo xiá jiāng ōu,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全诗阅读

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
当年不得尽一醉,别梦有时还重游。
襟带可怜吞楚塞,风烟只好狎江鸥
月明更想曾行处,吹笛桥边木叶秋。


《忆夏口》罗隐 翻译、赏析和诗意


忆夏口

汉阳渡口兰为舟,
汉阳城下多酒楼。
当年不得尽一醉,
别梦有时还重游。
襟带可怜吞楚塞,
风烟只好狎江鸥。
月明更想曾行处,
吹笛桥边木叶秋。

诗词的中文译文:

回忆夏口

夏口的渡口有艳船,
夏口城下有许多酒楼。
当年不能尽情畅饮,
别梦有时还会重新游。
衣带可怜吞噬楚塞,
风烟只好与江鸥嬉戏。
月亮明朗时更想起曾经走过的地方,
吹笛的人在桥边,树叶在秋天飘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通过对汉阳夏口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人以写景的方式,将夏口渡口的兰花和城下的酒楼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了夏口繁华景象。然而,诗人提到他当年不能尽情畅饮,可能是因为离别或事故,不能如愿品尝夏口的美酒。
但诗人在别离后,仍怀念过去,希望有机会重新游览夏口。描写中的“襟带可怜吞楚塞”和“风烟只好狎江鸥”,表达了诗人对夏口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月明的夜晚更让他想起以前曾经走过的地方,月光下的桥边,吹笛的人和秋天的树叶,都成为他回忆过去的象征。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将夏口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相结合,给人以离别和怀旧之情。诗人通过描写对过去的怀念,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流转中的情感变迁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忆夏口》罗隐 拼音读音参考


yì xià kǒu
忆夏口

hàn yáng dù kǒu lán wèi zhōu, hàn yáng chéng xià duō jiǔ lóu.
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
dāng nián bù dé jǐn yī zuì,
当年不得尽一醉,
bié mèng yǒu shí hái zhòng yóu.
别梦有时还重游。
jīn dài kě lián tūn chǔ sāi, fēng yān zhǐ hǎo xiá jiāng ōu.
襟带可怜吞楚塞,风烟只好狎江鸥。
yuè míng gèng xiǎng céng xíng chǔ, chuī dí qiáo biān mù yè qiū.
月明更想曾行处,吹笛桥边木叶秋。

“风烟只好狎江鸥”平仄韵脚


拼音:fēng yān zhǐ hǎo xiá jiāng ōu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网友评论


罗隐

罗隐头像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