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事逐眼前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唐代   罗隐

只知事逐眼前去”出自唐代罗隐的《水边偶题》, 诗句共7个字。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诗句汉字解释

水边偶题

野水无情去不回,
水边花好为谁开。
只知事逐眼前去,
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轲休叹息,
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
蒙邑先生最有才。

中文译文:
水边偶题

野水无情地不停流去,
水边的花开得如此美丽,却不为谁而绽放。
只知事情随着眼前而去,
不觉得年岁从头上来。

生活贫乏如同丘轲,不要叹息,
成就伟大如周文王和召公,亦要归于尘埃。
思考这个道理的人有谁能明白呢?
蒙邑的先生最有智慧才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水边为背景,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野水流去而不回,强调了时间的无情性和不可逆转的性质。水边的花开得美丽,但却不为任何人而开放,喻示了事物的漂亮与珍贵往往不能长久,无法被人所珍视。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年岁流逝的感慨。他指出,我们只能看到眼前的事情,却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随着岁月的推移,我们不知不觉地变老。

接着,诗人将自己的处境与历史上的伟人作了对比。他将自己比作丘轲,意思是自己贫乏无望,无力改变人生的困境。同时又将达到伟大成就的人物如周文王和召公称作“尘埃”,暗示伟人的成就最终都会归于尘土。

最后,诗人思考这样的道理应该有谁能明白,进而赞美蒙邑的先生智慧才情。这句话也可解读为,只有具有智慧和见识的蒙邑先生才能真正理解这个道理。

整首诗以水边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和人世间的深入思考。诗人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慨,以及对智慧的崇敬。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uǐ biān ǒu tí
水边偶题
yě shuǐ wú qíng qù bù huí, shuǐ biān huā hǎo wèi shuí kāi.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
zhǐ zhī shì zhú yǎn qián qù,
只知事逐眼前去,
bù jué lǎo cóng tóu shàng lái.
不觉老从头上来。
qióng shì qiū kē xiū tàn xī, dá rú zhōu zhào yì chén āi.
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sī liang cǐ lǐ hé rén huì, méng yì xiān shēng zuì yǒu cái.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只知事逐眼前去”平仄韵脚


拼音:zhǐ zhī shì zhú yǎn qián qù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网友评论


* “只知事逐眼前去”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只知事逐眼前去”出自罗隐的 《水边偶题》,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罗隐简介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