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望马相如”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能望马相如”出自唐代罗隐的《寄苏拾遗(拾遗,许公之后,今犹居开元中旧第)》,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éng wàng mǎ xiàng rú,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全诗阅读

早岁长杨赋,当年谏猎书。
格高时辈伏,言数宦情疏。
慷慨传丹桂,艰难保旧居。
退朝观藁草,能望马相如


诗词类型:

《寄苏拾遗(拾遗,许公之后,今犹居开元中旧第)》罗隐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寄苏拾遗(拾遗,许公之后,今犹居开元中旧第)

早岁长杨赋,当年谏猎书。
格高时辈伏,言数宦情疏。

慷慨传丹桂,艰难保旧居。
退朝观藁草,能望马相如。

《寄苏拾遗(拾遗,许公之后,今犹居开元中旧第)》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写给苏拾遗的一首寄托情怀的诗。苏拾遗是罗隐在官场上的前辈,通过悼念苏拾遗的遭遇和表达自己的心情,罗隐表达了对过去所追求的高尚理想和对自己所处官场困境的思考。

这首诗写道,早年间,我对朝廷作了一篇名为《长杨赋》的赋文,奉献给了朝廷。而那时你,苏拾遗,还是年幼,正在谏猎读书。我在才华横溢的一辈当中,只能默默地退隐在一边,言辞稀疏,被时代压制着。

但我仍然怀揣着对丹桂花的憧憬和传承,希望能保持我旧日的居住地。尽管环境艰难,但我努力坚守。

退朝之后,我望着宫廷外的野藁草,想到了骑术和文才出众的古代名士马相如。我希望他能够给我以启示和指引,帮助我走出困境。

这首诗通过对作者自身命运和对苏拾遗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所追求的理想和对自己官场困局的无奈和思考。同时,也展示了唐代士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整首诗虽然简短,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寄苏拾遗(拾遗,许公之后,今犹居开元中旧第)》罗隐 拼音读音参考


jì sū shí yí shí yí, xǔ gōng zhī hòu, jīn yóu jū kāi yuán zhōng jiù dì
寄苏拾遗(拾遗,许公之后,今犹居开元中旧第)

zǎo suì zhǎng yáng fù, dāng nián jiàn liè shū.
早岁长杨赋,当年谏猎书。
gé gāo shí bèi fú, yán shù huàn qíng shū.
格高时辈伏,言数宦情疏。
kāng kǎi chuán dān guì, jiān nán bǎo jiù jū.
慷慨传丹桂,艰难保旧居。
tuì cháo guān gǎo cǎo, néng wàng mǎ xiàng rú.
退朝观藁草,能望马相如。

“能望马相如”平仄韵脚


拼音:néng wàng mǎ xiàng rú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网友评论


罗隐

罗隐头像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