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畔气浓高蔽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谷畔气浓高蔽日”出自唐代罗隐的《丁亥岁作(中元甲子)》,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ǔ pàn qì nóng gāo bì rì,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全诗阅读

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
早知世事长如此,自是孤寒不合来。
谷畔气浓高蔽日,蛰边声暖乍闻雷。
满城桃李君看取,一一还从旧处开。


诗词类型:

《丁亥岁作(中元甲子)》罗隐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丁亥岁作(中元甲子)》

病想医门渴望梅,
十年心地仅成灰。
早知世事长如此,
自是孤寒不合来。

谷畔气浓高蔽日,
蛰边声暖乍闻雷。
满城桃李君看取,
一一还从旧处开。

中文译文:
病中想起医学的门道,渴望着梅花。
十年来心境已经一片灰烬。
早知道世事令人失望,
只会让我更加孤寒。

谷地旁空气浓重,高过了太阳。
在春蛰边上,温暖的声音像是雷声。
满城的桃花、李花供你欣赏,
每一朵都从昔日的花开处来。

诗意:
《丁亥岁作(中元甲子)》是唐代文人罗隐的一首诗。诗人在病中,思念医学知识和梅花的清香,但他的心境十分沉重,已经变得一片灰烬。诗中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孤寂,对过去的美好时光和稳定生活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生活中的困境和孤独,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诗人通过比喻、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于医学、梅花以及过去美好时光的渴望。诗中的桃花、李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通过诗人的目光,这些花朵重新开放,让人们重新感受到美与希望。整首诗以悲凉的情感贯穿始终,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失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情的抒发和对美的追求。

《丁亥岁作(中元甲子)》罗隐 拼音读音参考


dīng hài suì zuò zhōng yuán jiǎ zǐ
丁亥岁作(中元甲子)

bìng xiǎng yī mén kě wàng méi, shí nián xīn dì jǐn chéng huī.
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
zǎo zhī shì shì zhǎng rú cǐ,
早知世事长如此,
zì shì gū hán bù hé lái.
自是孤寒不合来。
gǔ pàn qì nóng gāo bì rì, zhé biān shēng nuǎn zhà wén léi.
谷畔气浓高蔽日,蛰边声暖乍闻雷。
mǎn chéng táo lǐ jūn kàn qǔ, yī yī hái cóng jiù chù kāi.
满城桃李君看取,一一还从旧处开。

“谷畔气浓高蔽日”平仄韵脚


拼音:gǔ pàn qì nóng gāo bì rì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网友评论


罗隐

罗隐头像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