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踪迹想知音”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此中踪迹想知音”出自唐代罗隐的《燕昭王墓》,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zhōng zōng jī xiǎng zhī yī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全诗阅读

战国苍茫难重寻,此中踪迹想知音
强停别骑山花晓,欲吊遗魂野草深。
浮世近来轻骏骨,高台何处有黄金。
思量郭隗平生事,不殉昭王是负心。


诗词类型:

《燕昭王墓》罗隐 翻译、赏析和诗意


燕昭王墓

战国苍茫难重寻,
此中踪迹想知音。
强停别骑山花晓,
欲吊遗魂野草深。

浮世近来轻骏骨,
高台何处有黄金。
思量郭隗平生事,
不殉昭王是负心。

中文译文:

燕昭王的墓

战国时期的风云已难以追寻,
这个古墓中隐藏着昔日的足迹,我心中想要找个知音。
我将马匹强行停在山间,花朝露气,希望能感召到墓中的遗魂,
但野草丛生,深邃得我几乎无法探寻。

近来世间浮华,轻易看轻英杰的名骏马骨,
高台之上又有何黄金可珍视?
思绪回想起郭隗平生的经历,
他并没有效忠于燕昭王,实在可谓是背弃了忠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唐代诗人罗隐对于燕昭王墓的怀念以及对于人世间的浮华与背叛的感慨。

诗人首先提到战国时期的燕昭王墓,暗示了那个时代的荣光与辉煌已经消逝不再,如今寻找起来困难重重。诗人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知音,理解自己对于昔日辉煌的怀念。

接着诗人描述自己在墓地驻足,停下战马,观赏山间的花朝露气,希望能够与燕昭王的遗魂对话。然而,野草丛生,使得诗人难以接近,并且加深了诗人对于昔日辉煌的无法复现的感叹。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现代社会中的流俗和功利:人们对于英杰的名声和财富变得浮躁,忽视了过去的英雄事迹。高台之上的黄金象征着权力和财富,而诗人却提出了疑问,质疑这些东西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诗人回忆起了郭隗的事迹,郭隗本是燕昭王的臣子,但他没有效忠,反而背弃了责任和忠诚,这让诗人很是失望和忧伤。

整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于昔日荣光的怀念,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反思和失望。它以读者对于历史和传统的人物和价值观的怀念和缅怀为主题,通过对于战国时期的昭王墓和诗人的心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于现实社会的担忧。

《燕昭王墓》罗隐 拼音读音参考


yàn zhāo wáng mù
燕昭王墓

zhàn guó cāng máng nán zhòng xún, cǐ zhōng zōng jī xiǎng zhī yīn.
战国苍茫难重寻,此中踪迹想知音。
qiáng tíng bié qí shān huā xiǎo,
强停别骑山花晓,
yù diào yí hún yě cǎo shēn.
欲吊遗魂野草深。
fú shì jìn lái qīng jùn gǔ, gāo tái hé chǔ yǒu huáng jīn.
浮世近来轻骏骨,高台何处有黄金。
sī liang guō kuí píng shēng shì, bù xùn zhāo wáng shì fù xīn.
思量郭隗平生事,不殉昭王是负心。

“此中踪迹想知音”平仄韵脚


拼音:cǐ zhōng zōng jī xiǎng zhī yīn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网友评论


罗隐

罗隐头像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