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强兵过未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两岸强兵过未休”出自唐代曹松的《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iǎng àn qiáng bīng guò wèi xi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全诗阅读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诗词类型:边塞 战争 忧国忧民 组诗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翻译及注释

翻译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传说一旦开战连众神灵都发愁,两岸军队连年混战一直不停休。
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

注释
⑴己亥:为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的干支。
⑵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
⑶樵苏:一作“樵渔”。
⑷传闻:一作“波间”。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赏析

周啸天

  这组诗载于《全唐诗》卷七百一十七。下面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周啸天先生对组诗第一首的赏析。

  “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此时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公元879年(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一将功成万骨枯”,更是一篇之警策。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蠙《吊万人冢》)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创作背景

  此诗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880)。”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879年)的干支,此诗大约是在广明元年(880年)追忆前一年时事而作。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曹松 拼音读音参考


jǐ hài suì èr shǒu xī zōng guǎng míng yuán nián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zé guó jiāng shān rù zhàn tú, shēng mín hé jì lè qiáo sū.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píng jūn mò huà fēng hóu shì, yī jiāng gōng chéng wàn gǔ kū.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chuán wén yī zhàn bǎi shén chóu, liǎng àn qiáng bīng guò wèi xiū.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shuí dào cāng jiāng zǒng wú shì, jìn lái zhǎng gòng xuè zhēng liú.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两岸强兵过未休”平仄韵脚


拼音:liǎng àn qiáng bīng guò wèi xiū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网友评论


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