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念少年时”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追念少年时”出自宋代柳永的《阳台路(林钟商)》,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uī niàn shào nián shí,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全诗阅读

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
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
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倚香偎暖。
嬉游惯。
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
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
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
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
寒灯畔。
夜厌厌、凭何消遣。


诗词类型: 阳台路

《阳台路(林钟商)》柳永 翻译、赏析和诗意


《阳台路(林钟商)》

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
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
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倚香偎暖。
嬉游惯。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
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
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
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
寒灯畔。夜厌厌、凭何消遣。

中文译文:

楚天晚,冷枫失去了叶子,红色稀疏零乱。
穿越尘埃,驱驰着一匹匹马,忧愁看到水和山的遥远。
怀念少年时光,坐在凤帏旁,依偎在芬芳中取暖。
玩耍的习惯。又怎能知道,以前的欢乐已经消散在云雨之间。
此时此刻徒然回首,凝望着远方的帝里,眼泪难以抑制。
夜幕降临,草木凋零,道路分岔无限。
今夜再次依照过去的习惯,寄宿在苇村山馆的某个地方。
在寒冷的灯光旁。夜晚漫长而厌倦,如何消遣呢?

诗意和赏析:

《阳台路(林钟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楚天晚上的景色和词人内心的思绪,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失去挚爱的惋惜之情。

诗词开篇以楚天晚景为背景,冷枫失去叶子,红色稀疏零乱,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作者借景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揭示了对过去时光和美好回忆的怀念。

接着,词人描述了自己冒着尘埃,驱驰在马上,但愁见水和山遥远,表达了无论怎样奔波,心中的忧愁和思念仍然无法摆脱。这种情感的烘托使得词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更加深刻。

第三段诗句表达了对少年时光的怀念和对过去欢乐的留恋。少年时光被描绘成凤帏和芳香的依偎,给人一种温暖和幸福的感觉。然而,时间流逝,欢乐已经成为过去,如今只剩下空虚和眼泪。

在最后一段,词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凋零景象和道路的分岔无限,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困惑。再次寄宿在陌生的地方,寒冷的灯光旁,夜晚漫长而厌倦,词人不知道如何消遣自己,更加凸显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和逝去爱情的怀念和惋惜之情。词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寂、迷茫和无奈。这首诗词的美妙之处在于词人巧妙地将外在的景物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通过景物的意象来烘托和衬托词人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深沉的思考和情感的流露。

整首诗词以朦胧、凄凉的意境为主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孤独、迷茫和无奈。这种对过去时光和逝去爱情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困惑,是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情感体验,因此这首诗词在宋代以及后来的文人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和赏析。

《阳台路(林钟商)》柳永 拼音读音参考


yáng tái lù lín zhōng shāng
阳台路(林钟商)

chǔ tiān wǎn, zhuì lěng fēng bài yè, shū hóng líng luàn.
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
mào zhēng chén pǐ mǎ qū qū, chóu jiàn shuǐ yáo shān yuǎn.
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
zhuī niàn shào nián shí, zhèng nèn fèng wéi, yǐ xiāng wēi nuǎn.
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倚香偎暖。
xī yóu guàn.
嬉游惯。
yòu qǐ zhī qián huān yún yǔ fēn sǎn.
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
cǐ jì kōng láo huí shǒu, wàng dì lǐ nán shōu lèi yǎn.
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
mù yān shuāi cǎo, suàn àn suǒ lù qí wú xiàn.
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
jīn xiāo yòu yī qián jì sù, shén chù wěi cūn shān guǎn.
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
hán dēng pàn.
寒灯畔。
yè yàn yàn píng hé xiāo qiǎn.
夜厌厌、凭何消遣。

“追念少年时”平仄韵脚


拼音:zhuī niàn shào nián shí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网友评论


柳永

柳永头像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