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影透清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寒影透清玉”出自宋代张先的《忆秦娥(般涉调)》,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án yǐng tòu qīng yù,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全诗阅读

参差竹。
吹断相思曲。
情不足,西北有楼穷远目。
忆苕溪、寒影透清玉
秋雁南飞速。
菰草绿。
应下溪头沙上宿。


诗词类型: 忆秦娥

《忆秦娥(般涉调)》张先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忆秦娥(般涉调)》

参差竹。吹断相思曲。
情不足,西北有楼穷远目。
忆苕溪、寒影透清玉。
秋雁南飞速。菰草绿。
应下溪头沙上宿。

中文译文:
参差的竹。吹断了相思的曲调。
情感不够充实,向西北方看望那座遥远的楼。
回忆起苕溪的景象,寒影透过清澈的玉色。
秋天的雁鸟南飞迅速。菰草呈现出绿色。
应当在溪头下榻于沙滩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张先所作,题目为《忆秦娥(般涉调)》。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篇,以“参差竹”描绘了竹林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了一片静谧的自然环境中。接着,诗人用“吹断相思曲”来表达自己无法抒发思念之情的苦闷和无奈。这句话中蕴含着对远方的思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法言喻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情不足,西北有楼穷远目”,表达了诗人情感的不足和对远方的渴望。楼的存在象征着远方,诗人希望能够通过远望来满足内心的情感需求。这里的“情”指的是思念之情,而楼的遥远则增加了思念的距离感和深度。

接着,诗人回忆起苕溪的景象,“忆苕溪、寒影透清玉”,描绘了溪水清澈见底,寒影透过水中的玉石之美。这一景象与前文的思念相呼应,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清幽和对美好回忆的追忆。

紧接着,“秋雁南飞速。菰草绿。”这两句描述了秋天雁鸟南飞的景象和菰草绿意盎然的景色。秋天的离别和变迁成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而菰草的绿色则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最后一句“应下溪头沙上宿”,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宿愿,希望能够在溪水旁边的沙滩上留宿。这里的“应”暗示了对自然的回应和对情感寄托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能够通过回忆和远望来满足内心情感需求的愿望。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简洁而凝练,给人以深沉和富有情感的印象。

《忆秦娥(般涉调)》张先 拼音读音参考


yì qín é bān shè diào
忆秦娥(般涉调)

cēn cī zhú.
参差竹。
chuī duàn xiāng sī qǔ.
吹断相思曲。
qíng bù zú, xī běi yǒu lóu qióng yuǎn mù.
情不足,西北有楼穷远目。
yì tiáo xī hán yǐng tòu qīng yù.
忆苕溪、寒影透清玉。
qiū yàn nán fēi sù.
秋雁南飞速。
gū cǎo lǜ.
菰草绿。
yīng xià xī tóu shā shàng sù.
应下溪头沙上宿。

“寒影透清玉”平仄韵脚


拼音:hán yǐng tòu qīng yù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网友评论


张先

张先头像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