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语清圆啼玉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莺语清圆啼玉树”出自宋代周邦彦的《木兰花令》,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ng yǔ qīng yuán tí yù shù,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全诗阅读

歌时宛转饶风措。
莺语清圆啼玉树
断肠归去月三更,薄酒醒来愁万绪。
孤灯翳翳昏如雾。
枕上依稀闻笑语。
恶嫌春梦不分明,忘了与伊相见处。


诗词类型: 木兰花

《木兰花令》周邦彦 翻译、赏析和诗意


《木兰花令》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周邦彦。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歌时宛转饶风措。
莺语清圆啼玉树。
断肠归去月三更,
薄酒醒来愁万绪。
孤灯翳翳昏如雾。
枕上依稀闻笑语。
恶嫌春梦不分明,
忘了与伊相见处。

诗意:
《木兰花令》描绘了一个离别后思念之情的故事。诗中的主人公在歌唱时宛转婉转,充满风情。莺鸟在清晨啼叫,声音清脆,仿佛在玉树上啼鸣。在午夜的时候,思念之情使得主人公心断肠断,归去的路上,月亮已过了三更。饮过薄酒醒来时,心中的愁绪千万缠绕。孤灯昏暗如雾,躺在床上依稀听到远处传来的笑语声。主人公感到恶心,因为春天的梦境中与伊人相见的情景已经不再清晰,甚至忘记了与伊人相见的地点。

赏析:
《木兰花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诗词更具韵味和感染力。

首先,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诗中的莺鸟清脆的歌声和玉树的形象给人一种美好而清新的感觉,展现了春天的盛景和生机。

其次,通过描述主人公的心情,诗人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主人公归来的路上,月亮已过了三更,这暗示了主人公在离别后的漫长等待和无尽思念。饮酒醒来时,愁绪万千,表现出思念之情的深沉和痛苦。

最后,诗中的孤灯昏暗、枕上闻笑语等描写,通过对细节的刻画,进一步加深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渴望。恶嫌春梦不分明,忘了与伊相见处,表达了主人公对于与伊人相见的渴望,但却面临着记忆模糊、无法实现的困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示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呈现出一种深情的美感。它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又融入了对人情世故的抒发,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情感起伏,引发共鸣。

《木兰花令》周邦彦 拼音读音参考


mù lán huā lìng
木兰花令

gē shí wǎn zhuǎn ráo fēng cuò.
歌时宛转饶风措。
yīng yǔ qīng yuán tí yù shù.
莺语清圆啼玉树。
duàn cháng guī qù yuè sān gēng, bó jiǔ xǐng lái chóu wàn xù.
断肠归去月三更,薄酒醒来愁万绪。
gū dēng yì yì hūn rú wù.
孤灯翳翳昏如雾。
zhěn shàng yī xī wén xiào yǔ.
枕上依稀闻笑语。
è xián chūn mèng bù fēn míng, wàng le yǔ yī xiāng jiàn chù.
恶嫌春梦不分明,忘了与伊相见处。

“莺语清圆啼玉树”平仄韵脚


拼音:yīng yǔ qīng yuán tí yù shù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仄韵) 去声七遇  (仄韵) 去声十五翰  

网友评论


周邦彦

周邦彦头像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