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傍银屏撩绿鬓”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暗傍银屏撩绿鬓”出自宋代李吕的《前调》,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àn bàng yín píng liāo lǜ bì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全诗阅读

红臂韝。
浅浅绿靴双凤困。
柳弱花慵敛新闷。
娇多无力凭熏笼,又报杏园春意尽
春尽。
敛新闷。
暗傍银屏撩绿鬓
攒眉不许旁人问。
帘外冷红成阵。
银釭挑尽睡未肯。
肠断秦郎归信。


诗词类型:婉约 闺怨 春天 对月 怀人

《前调》李吕 翻译、赏析和诗意


《前调》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吕。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红臂韝。浅浅绿靴双凤困。
红色的袖子,腕间系着一条绣花带子。浅浅的绿色靴子,双凤图案被缠绕。
诗意:描绘了一个女子身着华丽的衣饰,她穿着红袖子,腕间系着一条韝带,脚穿绿靴,鞋面绣有凤凰图案。这种描绘形象的方式展示了女子的美丽和独特。

柳弱花慵敛新闷。娇多无力凭熏笼,
柳树柔弱,花儿懒懒地合拢,新的艳丽变得压抑。娇媚的女子无力地依靠在香炉旁,
诗意:通过描绘柳树的柔弱和花朵的懒散,表达了春天的新鲜和娇媚在某种程度上被困住或压抑的情感。女子娇媚而无力地依靠在香炉旁,可能是因为她内心的热情或欲望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又报杏园春意尽春尽。敛新闷。暗傍银屏撩绿鬓。
又传来杏园里春意即将结束的消息。压抑的情感加深。暗暗地依偎在银屏旁,抚摸着被绿色发饰掩盖的鬓发。
诗意:诗人传达了春天即将结束的信息,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压抑。女子暗暗地依偎在银屏旁,抚摸着被绿色发饰掩盖的鬓发,进一步表达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无法言说的忧伤。

攒眉不许旁人问。帘外冷红成阵。
皱起眉头,不允许别人问。帘外的红霞逐渐凝结成一片。
诗意:女子皱起眉头,不愿回答旁人的问题,显示出她内心的矛盾和不安。同时,描绘了帘外的红霞渐渐凝结成一片,暗示着春天的结束和冷淡的氛围。

银釭挑尽睡未肯。肠断秦郎归信。
银灯已经燃尽,但她仍未入睡。心如刀割,秦郎归来的消息让她心碎。
诗意:女子在银灯将尽之时仍未入睡,暗示她内心的痛苦和不安。秦郎归来的消息让她心碎,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失望和伤感。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女子的服饰和表达她内心的情感,展示了春天的压抑和终结,以及女子爱情的痛苦和失望。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这首诗词刻画出了一个充满矛盾和痛苦情感的形象。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容词,通过描绘女子的服饰、情感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传达了一种内心的不安和矛盾情绪。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色彩、物象的运用,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独特,同时也表达了她内心的困扰和抑制。红臂韝、绿靴双凤等形象的描绘,突出了女子的风采和华丽,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被束缚和困住的感觉。

诗中还涉及到春天的结束和带来的冷淡气息,以及女子对爱情的痛苦和失望。作者通过描写帘外的红霞凝结成一片、银釭挑尽等细节,表达了春天的消逝和女子内心的痛苦。最后的秦郎归信更是让女子心碎,情感达到了高潮。

整首诗词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女子内心情感的深刻洞察,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每个形象和场景都呼应着女子内心的情感和矛盾,使整首诗词充满了深情和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前调》通过对女子形象、春天和爱情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内心情感的感知,同时也唤起读者对生活和情感的思考。

《前调》李吕 拼音读音参考


qián diào
前调

hóng bì gōu.
红臂韝。
jiān jiān lǜ xuē shuāng fèng kùn.
浅浅绿靴双凤困。
liǔ ruò huā yōng liǎn xīn mèn.
柳弱花慵敛新闷。
jiāo duō wú lì píng xūn lóng, yòu bào xìng yuán chūn yì jǐn
娇多无力凭熏笼,又报杏园春意尽
chūn jǐn.
春尽。
liǎn xīn mèn.
敛新闷。
àn bàng yín píng liāo lǜ bìn.
暗傍银屏撩绿鬓。
cuán méi bù xǔ páng rén wèn.
攒眉不许旁人问。
lián wài lěng hóng chéng zhèn.
帘外冷红成阵。
yín gāng tiāo jǐn shuì wèi kěn.
银釭挑尽睡未肯。
cháng duàn qín láng guī xìn.
肠断秦郎归信。

“暗傍银屏撩绿鬓”平仄韵脚


拼音:àn bàng yín píng liāo lǜ bìn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二震  

网友评论


李吕

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