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丈清溪百步雷”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千丈清溪百步雷”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元谿不见梅)》,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ān zhàng qīng xī bǎi bù léi,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全诗阅读

千丈清溪百步雷
柴门都向水边开。
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
穿窈窕,历崔嵬。
东林试问几时栽。
动摇意态虽多竹,点缀风流却少梅。


诗词类型: 不见

《鹧鸪天(元谿不见梅)》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鹧鸪天(元谿不见梅)》是辛弃疾所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千丈清溪百步雷。
柴门都向水边开。
乱云剩带炊烟去,
野水闲将白影来。

穿窈窕,历崔嵬。
东林试问几时栽。
动摇意态虽多竹,
点缀风流却少梅。

中文译文:
千丈高的清澈溪流声如雷。
柴门都开向水边。
乱云飘散只剩下炊烟,
野水静静地映出白色的影子。

穿行于幽窈的山谷,
历经崔嵬的险峻山峰。
我试着问东林(佛教寺庙)何时栽种梅花,
摇曳的意态虽然有许多竹子,
但点缀风流的却很少梅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致,并以此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辛弃疾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条清澈溪流的景象,溪流之声如同雷鸣震撼人心。柴门开向水边,暗示诗人的居所与大自然的相互融合,展示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

诗中出现的乱云和炊烟,以及野水的白影,给人以隐约的景象和感觉,形成了一种富有诗意的意象。乱云剩下的炊烟可能暗示着离别和无常的人事变迁,而野水的白影则展现了一种宁静和恬淡的美感。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穿行于幽窈山谷,历经险峻的山峰,暗示了自己走过了许多艰难曲折的人生之路。他试着问东林何时栽种梅花,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里,竹子象征着刚强和不屈的品质,而梅花则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的个性。诗人认为虽然动摇的意态有很多竹子,但点缀风流的却很少梅花,暗示了自己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对于高尚品质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山水景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情感的思考。同时,诗中对竹子和梅花的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和个性追求的思考。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辛弃疾独特的情感和思绪,展现了他的豪放情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鹧鸪天(元谿不见梅)》辛弃疾 拼音读音参考


zhè gū tiān yuán xī bú jiàn méi
鹧鸪天(元谿不见梅)

qiān zhàng qīng xī bǎi bù léi.
千丈清溪百步雷。
zhài mén dōu xiàng shuǐ biān kāi.
柴门都向水边开。
luàn yún shèng dài chuī yān qù, yě shuǐ xián jiāng bái yǐng lái.
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
chuān yǎo tiǎo, lì cuī wéi.
穿窈窕,历崔嵬。
dōng lín shì wèn jǐ shí zāi.
东林试问几时栽。
dòng yáo yì tài suī duō zhú, diǎn zhuì fēng liú què shǎo méi.
动摇意态虽多竹,点缀风流却少梅。

“千丈清溪百步雷”平仄韵脚


拼音:qiān zhàng qīng xī bǎi bù léi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网友评论


辛弃疾

辛弃疾头像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