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登山临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日日登山临水”出自宋代吴潜的《水调歌头(闻子规)》,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rì rì dēng shān lín shuǐ,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全诗阅读

榆塞脱忧责,兰径遂游嬉。
吾年逾六望七,休退已称迟。
日日登山临水,夜夜早眠晏起,岂得不便宜。
有酒数杯酒,无事一枰棋。
休更□,世途恶,宦久羁。
□深林密,去处人物两忘机,昨日既盟鸥鹭,今日又盟猿鹤,终久以为期。
蜀魄不知我,犹道不如归。


诗词类型: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闻子规)》吴潜 翻译、赏析和诗意


《水调歌头(闻子规)》是宋代吴潜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榆塞脱忧责,兰径遂游嬉。
吾年逾六望七,休退已称迟。
日日登山临水,夜夜早眠晏起,岂得不便宜。
有酒数杯酒,无事一枰棋。
休更□,世途恶,宦久羁。
□深林密,去处人物两忘机,昨日既盟鸥鹭,今日又盟猿鹤,终久以为期。
蜀魄不知我,犹道不如归。

中文译文:
榆塞脱去忧愁责任,芳草小径中尽情游嬉。
我已年过六望七,退休早已晚了。
白天爬山临水,夜晚早早入眠,起床晚,何可不便宜。
有酒就喝几杯,无事便下一盘棋。
不再转换更多职务,世间的道路凶险,在官场久久为奴。
深入幽深的山林,远离喧嚣,人事渐渐被遗忘,只有昨天与鸥鹭相盟,今天又与猿鹤结盟,最终定期归来。
蜀魄不知道我,可能以为我不如归去。

诗意和赏析:
《水调歌头(闻子规)》描绘了作者吴潜的退休生活。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榆塞脱去忧愁责任,芳草小径中尽情游嬉,表达了作者告别繁忙的职务,迈入自由自在的退休生活的喜悦。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已经年过六望七,退休来得有些晚,但仍然享受着每天登山临水的乐趣,夜晚早早入眠,晨起晚,感叹这种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在无事的时候,作者喜欢喝几杯酒,下一盘棋,体现出他的悠闲和自得。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再次表达了退休后不再担任更多职务的决定,认为世间的道路凶险,自己在官场中久久为奴。他选择深入幽深的山林,远离尘嚣,忘记人情世故,只与自然相伴。他回顾过去,昨天与鸥鹭相盟,今天又与猿鹤结盟,归来的定期已经成为他的期盼。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退休后的某种思考。蜀魄指的是远离家乡的人,蜀地即指四川。诗人表示蜀魄并不了解他的心境,可能以为他不如归去,但这不影响他对退休生活的喜爱和自由选择。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退休生活的闲适和自在,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渴望,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追求内心平静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退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水调歌头(闻子规)》吴潜 拼音读音参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wén zǐ guī
水调歌头(闻子规)

yú sāi tuō yōu zé, lán jìng suì yóu xī.
榆塞脱忧责,兰径遂游嬉。
wú nián yú liù wàng qī, xiū tuì yǐ chēng chí.
吾年逾六望七,休退已称迟。
rì rì dēng shān lín shuǐ, yè yè zǎo mián yàn qǐ, qǐ dé bù pián yí.
日日登山临水,夜夜早眠晏起,岂得不便宜。
yǒu jiǔ shù bēi jiǔ, wú shì yī píng qí.
有酒数杯酒,无事一枰棋。
xiū gèng, shì tú è, huàn jiǔ jī.
休更□,世途恶,宦久羁。
shēn lín mì, qù chù rén wù liǎng wàng jī, zuó rì jì méng ōu lù, jīn rì yòu méng yuán hè, zhōng jiǔ yǐ wéi qī.
□深林密,去处人物两忘机,昨日既盟鸥鹭,今日又盟猿鹤,终久以为期。
shǔ pò bù zhī wǒ, yóu dào bù rú guī.
蜀魄不知我,犹道不如归。

“日日登山临水”平仄韵脚


拼音:rì rì dēng shān lín shuǐ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网友评论


吴潜

吴潜头像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