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摇寒”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云影摇寒”出自宋代吴文英的《庆春宫·秋感》,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yún yǐng yáo há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

全诗阅读

残叶翻浓,余香栖苦,障风怨动秋声。
云影摇寒,波尘锁腻,翠房人去深扃。
昼成凄黯,雁飞过、垂杨转青。
阑干横暮,酥印痕香,玉腕谁凭。
菱花乍失娉婷。
别岸围红,千艳倾城。
重洗清杯,同追深夜,豆花寒落愁灯。
近欢成梦,断云隔、巫山几层。
偷相怜处,熏尽金篝,销瘦云英。


诗词类型:秋天 写景 思念 庆春宫

庆春宫·秋感注释

⑴庆春宫:词牌名,即《高阳台》的变体,双调,一百二字,上、下片各十一句,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
⑵谁:一本作“难”。
⑶熏:一本作“重”。

庆春宫·秋感鉴赏

  “残叶”三句,为读者绘出了一幅秋风萧瑟图。此言深秋寒风劲扫,枯荷叶越积越多,夏秋间的荷花香,如今已所剩无几。眼前的屏风似乎也在秋风的淫威下瑟瑟地发抖,还在诉说着它对深秋降临的哀怨。此景此情实是由人之怨情而生,愁怨之人,则满目都是凄凉景色。“云影”三句。第一句写秋风,言风吹云动,地上人影在云影中闪忽,凉风袭人,更增寒意;第二句状秋雨,是说绵绵秋雨,似波不绝,似尘细密,消除了夏日残留的浓郁腻香;第三句指人,言人离深闺之后,空房因无人而紧闭,“扃”,音炯,闭门闩。“昼成”两句承上。词人说:“玉人在这深秋的白天中也感到恰似一幅凄凉、阴暗的秋景图,当大雁飞过,杨柳返青的春季,恐怕也不会再有你的信息传递到这里了。”“阑干”三句。“阑干”,又作纵横错乱貌解。词人说:“室外垂柳纵横,时已近暮,但我思念玉人的情怀难泯。在她酥胸上亲吻的余香似乎还在我的唇上留着,可是如今不知道你的藕臂又与哪一个陌生人携在一起?”上片因秋景而生感,思念旧日恋人不知今在何方。

  “菱花”三句,承上为所恋女子设想。“菱花”,指代这一女子,也与上片“残叶”、“余香”遥向呼应。词人说:“眼前的莲花已失去往日的风韵,恰像你如今人老珠黄已被另一位千娇百美的绝色佳人所替代一样。”从这儿可推知此词是梦窗为一曾经爱恋过的歌妓所写。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词人写来更是情深意切。“重洗”三句,幻觉也。言词人幻想中又与她重聚而洗杯交欢,共度良宵。可眼前灯花爆裂,惊醒幻觉,更觉得满目凄凉。“寒”、“愁”两字点出了词人的心情。“近欢”两句,写自己思念中的欢乐终究是梦境空幻。词人说:“现实中我俩已被云山阻隔得不能再重聚了。”“偷相怜处”三句作结,也与上片“翠房”句遥向呼应。“云英”,为唐时仙女名。裴航在蓝桥驿遇而娶之,后夫妻二人俱入玉峰仙去。这里指代所恋的歌妓。词人说:“我偷偷地来到这空闭的翠房访旧,一直徘徊到那灯笼中的蜡烛燃尽,幻觉中仿佛还有你消瘦的人像在我的眼前显现。”全词因景感人,将自己对恋人的深情厚意,在笔底中再现出来。

《庆春宫·秋感》吴文英 拼音读音参考


qìng chūn gōng qiū gǎn
庆春宫·秋感

cán yè fān nóng, yú xiāng qī kǔ, zhàng fēng yuàn dòng qiū shēng.
残叶翻浓,余香栖苦,障风怨动秋声。
yún yǐng yáo hán, bō chén suǒ nì, cuì fáng rén qù shēn jiōng.
云影摇寒,波尘锁腻,翠房人去深扃。
zhòu chéng qī àn, yàn fēi guò chuí yáng zhuǎn qīng.
昼成凄黯,雁飞过、垂杨转青。
lán gān héng mù, sū yìn hén xiāng, yù wàn shuí píng.
阑干横暮,酥印痕香,玉腕谁凭。
líng huā zhà shī pīng tíng.
菱花乍失娉婷。
bié àn wéi hóng, qiān yàn qīng chéng.
别岸围红,千艳倾城。
zhòng xǐ qīng bēi, tóng zhuī shēn yè, dòu huā hán luò chóu dēng.
重洗清杯,同追深夜,豆花寒落愁灯。
jìn huān chéng mèng, duàn yún gé wū shān jǐ céng.
近欢成梦,断云隔、巫山几层。
tōu xiāng lián chù, xūn jǐn jīn gōu, xiāo shòu yún yīng.
偷相怜处,熏尽金篝,销瘦云英。

“云影摇寒”平仄韵脚


拼音:yún yǐng yáo hán

平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网友评论


吴文英

吴文英头像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