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与一栽千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谁与一栽千树”出自宋代刘辰翁的《摸鱼儿(水东桃花下赋)》,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í yǔ yī zāi qiān shù,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全诗阅读

也何须、晴如那日,欣然且过江去。
玄都纵有看花便,耿耿自羞前度。
堪恨处。
人道是,漫山先落坡翁句。
东风绮语坡海市语。
但适意当前,来寻须赋,此土亦吾圃。
海山石,犹记芙蓉城主。
弹过飞种成土。
是间便作仙客杏,谁与一栽千树
朝又暮。
怅二十五年,临路花如故甲子初见。
人生自苦。
只唤渡观桃,侵寻至此,世事奈何许。


诗词类型: 摸鱼儿

《摸鱼儿(水东桃花下赋)》刘辰翁 翻译、赏析和诗意


《摸鱼儿(水东桃花下赋)》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刘辰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也何须,晴如那日,欣然且过江去。
玄都纵有看花便,耿耿自羞前度。堪恨处。
人道是,漫山先落坡翁句。
东风绮语坡海市语。
但适意当前,来寻须赋,此土亦吾圃。
海山石,犹记芙蓉城主。
弹过飞种成土。
是间便作仙客杏,谁与一栽千树。
朝又暮。
怅二十五年,临路花如故甲子初见。
人生自苦。
只唤渡观桃,侵寻至此,世事奈何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沉浮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头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得的心情,暗示着诗人不愿受到世俗的约束,愿意自由自在地过江去。接下来,作者提到玄都,指的是一个传说中的仙境,但即使到了那里,作者也会自觉地惭愧于过去的自己。这里的"堪恨处"表示诗人对自己的一些过去行为或态度感到懊悔和痛心。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东风的美景和坡海市的繁华,展示了世间的繁忙和喧嚣。然而,诗人认为只有适意当前,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归属和写作的灵感,将这片土地当作自己的花园。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海山石,这是指作者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其中的芙蓉城主指的可能是芙蓉花的主人。作者将自己的琴声比作播种,将自己的音乐传播给世人,也以此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志向。

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怅然若失地回顾了二十五年的岁月,感叹时间的飞逝,但他仍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最后一句"只唤渡观桃,侵寻至此,世事奈何许"暗示了作者对桃花和自然景观的向往,对世事的无奈和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为背景,通过对时间,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追求的渴望,以及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摸鱼儿(水东桃花下赋)》刘辰翁 拼音读音参考


mō yú ér shuǐ dōng táo huā xià fù
摸鱼儿(水东桃花下赋)

yě hé xū qíng rú nà rì, xīn rán qiě guò jiāng qù.
也何须、晴如那日,欣然且过江去。
xuán dōu zòng yǒu kàn huā biàn, gěng gěng zì xiū qián dù.
玄都纵有看花便,耿耿自羞前度。
kān hèn chù.
堪恨处。
rén dào shì, màn shān xiān luò pō wēng jù.
人道是,漫山先落坡翁句。
dōng fēng qǐ yǔ pō hǎi shì yǔ.
东风绮语坡海市语。
dàn shì yì dāng qián, lái xún xū fù, cǐ tǔ yì wú pǔ.
但适意当前,来寻须赋,此土亦吾圃。
hǎi shān shí, yóu jì fú róng chéng zhǔ.
海山石,犹记芙蓉城主。
dàn guò fēi zhǒng chéng tǔ.
弹过飞种成土。
shì jiān biàn zuò xiān kè xìng, shuí yǔ yī zāi qiān shù.
是间便作仙客杏,谁与一栽千树。
cháo yòu mù.
朝又暮。
chàng èr shí wǔ nián, lín lù huā rú gù jiǎ zǐ chū jiàn.
怅二十五年,临路花如故甲子初见。
rén shēng zì kǔ.
人生自苦。
zhǐ huàn dù guān táo, qīn xún zhì cǐ, shì shì nài hé xǔ.
只唤渡观桃,侵寻至此,世事奈何许。

“谁与一栽千树”平仄韵脚


拼音:shuí yǔ yī zāi qiān shù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仄韵) 去声七遇  (仄韵) 去声十五翰  

网友评论


刘辰翁

刘辰翁头像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