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同途”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宋代   张炎

天上同途”出自宋代张炎的《南楼令(题聚仙图)》, 诗句共4个字。

曾记宴蓬壶。
寻思认得无。
醉归来、事已模糊。
忽对画图如梦寐,又因甚、下清都。
拍手笑相呼。
应书缩地符。
恐人间、天上同途
隔水一声何处笛,正月满、洞庭湖。

诗句汉字解释

《南楼令(题聚仙图)》是宋代张炎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宴会过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在喧嚣繁忙的现实世界中追求心灵寄托和超凡境界的渴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曾记宴蓬壶。
寻思认得无。
醉归来、事已模糊。
忽对画图如梦寐,又因甚、下清都。
拍手笑相呼。
应书缩地符。
恐人间、天上同途。
隔水一声何处笛,正月满、洞庭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景的方式,通过描绘作者在宴会后的心境,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艺术的追求。

诗的开头,"曾记宴蓬壶",描述了作者曾经参加过宴会的场景。接着,"寻思认得无"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的回忆不甚清晰,仿佛一切已经变得模糊不清。"醉归来、事已模糊"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心境。

接下来的几句诗,"忽对画图如梦寐,又因甚、下清都",描绘了作者在看着一幅画图时,心境宛如在梦中一般。作者在与画图交流的过程中,似乎能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妙感觉。"拍手笑相呼"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和对艺术的赞叹。

随后的几句,"应书缩地符",作者提到了缩地符,这是道教中用来实现瞬间移动的法宝。这里的"应书"可以理解为作者希望自己能够掌握这种超凡的能力,超越尘世的束缚。"恐人间、天上同途"则表达了作者的渴望,希望能够与天上的仙人一样自由自在。

最后两句诗,"隔水一声何处笛,正月满、洞庭湖",通过描绘洞庭湖上传来的笛声,表现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这里的"隔水"可以理解为作者心灵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隔阂,但通过这声音的传递,作者仍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正月满、洞庭湖"则暗示了一个新的开始,寓意着希望和新的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艺术、超脱尘世和自然之美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超凡境界的向往和对内心寄托的追求。它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闲适、超脱尘世的情感特点,以及对艺术、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nán lóu lìng tí jù xiān tú
南楼令(题聚仙图)
céng jì yàn péng hú.
曾记宴蓬壶。
xún sī rèn de wú.
寻思认得无。
zuì guī lái shì yǐ mó hu.
醉归来、事已模糊。
hū duì huà tú rú mèng mèi, yòu yīn shén xià qīng dōu.
忽对画图如梦寐,又因甚、下清都。
pāi shǒu xiào xiāng hū.
拍手笑相呼。
yīng shū suō dì fú.
应书缩地符。
kǒng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tóng tú.
恐人间、天上同途。
gé shuǐ yī shēng hé chǔ dí, zhēng yuè mǎn dòng tíng hú.
隔水一声何处笛,正月满、洞庭湖。

“天上同途”平仄韵脚


拼音:tiān shàng tóng tú
平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网友评论


* “天上同途”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天上同途”出自张炎的 《南楼令(题聚仙图)》,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