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力未胜寒气”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宋代   蒲宗孟

暖力未胜寒气”出自宋代蒲宗孟的《望梅花》, 诗句共6个字。

一阳初起。
暖力未胜寒气
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
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
淡然难比。
粉蝶岂知芳蕊。
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
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

诗句汉字解释

《望梅花》是宋代蒲宗孟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
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
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
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
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
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

诗意:
这首诗以观赏梅花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思考。诗中描绘了初春时节,阳光初升,暖意未能完全战胜寒气。梅花虽然没有绚丽的红色和紫色,但它独自开放的素雅之美值得欣赏。梅花被比作洁白的仙子,与其他花朵不同。作者认为梅花的清雅独特,无法与其他花朵相比。梅花的淡雅之美无法被凡俗所比拟,就像粉蝶不会懂得花蕊的芬芳。在深夜,窗帘被卷起,仿佛失去了它原本的样子,只能在银蟾的光影中看到。即使是在残雪的枝头,梅花依然能被辨认出来,它自有一种清香和婉约的气质。

赏析:
《望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独特之美的赞叹和思考。梅花作为冬季中的花朵,能够在寒冷的季节中开放,给人以希望和慰藉。诗中的"一阳初起"描述了初春时节的阳光,与"暖力未胜寒气"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春寒料峭的氛围。作者通过"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的描写,强调了梅花的独特之处,它不需要艳丽的颜色来吸引人们的目光,而是以素雅之美独自绽放。这种与众不同的美让作者联想到"青帝",意指上苍对梅花的钟爱,不使它与其他花朵雷同。梅花的淡雅和高贵超越了尘世的繁华,难以与其他花朵相比。最后几句表达了梅花的独特魅力。作者以"粉蝶"来比喻世俗之人,他们无法理解梅花的美,只追求花朵的艳丽。而梅花的美仅能在特定时刻和特定环境中被欣赏到,如夜晚的银蟾光影中。即使在残雪的枝头,梅花依然能被辨认出来,它散发着独特的清香和婉约的气质,给人以美的领悟和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梅花独特之美的赞叹和思考。梅花作为冬季中的花朵,在寒冷的季节中独自绽放,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温暖。作者通过对梅花的素雅之美的赞美,表达了对独特和不拘泥世俗的追求。梅花不需要绚丽的颜色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它以淡然的姿态展示着自己的美丽,超越了尘世的繁华和世俗的标准。梅花的清雅高贵,使其与其他花朵截然不同,它是上苍钟爱的对象,不同于其他众多的花朵。梅花的美不能被凡俗所理解,就像粉蝶无法感知花蕊的芳香一样。在深夜中,梅花的身影仿佛消失了,只能在银蟾的光影中微微辨认出它的存在。即使在冰雪覆盖的枝头上,梅花依然展示着自己的清香和婉约的气质,给人以美的启示。

这首诗词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独特美的追求和对尘世繁华的超越。梅花象征着坚韧和独立,它在严寒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绽放出美丽。作者通过梅花的形象,呼应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纯洁和高尚的向往。这首诗词给人以启示,教人珍惜内心深处的美丽和真善美的价值,超越世俗的诱惑和浮华,追求真正的美和精神的升华。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àng méi huā
望梅花
yī yáng chū qǐ.
一阳初起。
nuǎn lì wèi shèng hán qì.
暖力未胜寒气。
kān shǎng sù huá zhǎng dú xiù, bù bìng kāi hóng chōu zǐ.
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
qīng dì zhǐ yīng lián jié bái, bù shǐ léi tóng zhòng huì.
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
dàn rán nán bǐ.
淡然难比。
fěn dié qǐ zhī fāng ruǐ.
粉蝶岂知芳蕊。
bàn yè juàn lián rú zhà shī, zhī zài yín chán yǐng lǐ.
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
cán xuě zhī tóu jūn rèn qǔ, zì yǒu qīng xiāng yǐ nǐ.
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

“暖力未胜寒气”平仄韵脚


拼音:nuǎn lì wèi shèng hán qì
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五未  

网友评论


* “暖力未胜寒气”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暖力未胜寒气”出自蒲宗孟的 《望梅花》,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蒲宗孟

蒲宗孟(1022-1088年),字传正,阆州新井(今四川南部西南)人。仁宗皇祐五年(1053)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蒲左丞集》),调夔州观察推官。治平年间,发生了水灾和地震。蒲宗孟上书斥责朝中的大臣,后宫和宦官。神宗熙宁元年(1068)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六年,进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六),同修起居注、知制诰,转翰林学士兼侍读。元丰六年(1083),出知汝州,加资政殿学士,徙亳、扬、杭、郓州。哲宗元祐三年(1088),御史劾在郓为政惨酷,夺职知虢州(同上书卷四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