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全篇复前古”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元代   唐珙

手写全篇复前古”出自元代唐珙的《赵文敏书洛神赋》, 诗句共7个字。

当年子敬洛神赋,欧褚临摹不知数。
世人惟重十三行,真赝难分争抵捂。
赵公书法宗二王,手写全篇复前古
上追黄庭下乐毅,善刻唐临俱未许。
残编断简久脱略,赵璧随珠获全睹。
宓妃夜走天吴奔,骊龙腾骧老蛟舞。
人间欲见不易得,往往收藏秘天府。
江南故家多好事,一纸宁论白金估。
临池墨笔尽飞动,贯月虹光夜吞吐。
愿加十袭重珍护,却恐雷霆来下取。

诗句汉字解释

《赵文敏书洛神赋》是元代作家唐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年子敬写洛神赋,
欧褚摹写不知多少。
世人只重视十三行,
真伪难辨争而掩盖。
赵公的书法宗二王,
亲手写成全篇如古。
上溯黄庭下追乐毅,
善于刻写唐临字体,但都未被赞许。
残篇断简已经失传很久,
赵璧随珠获得全篇展现。
宓妃夜间离开天吴奔,
骊龙腾跃老蛟舞。
人间想要见到不容易,
往往被收藏在秘密的天府。
江南的故乡有很多美好的事情,
一纸诗词无法用白金来估量。
临池墨笔尽情飞动,
贯穿月亮虹光在夜晚吞吐。
希望能加倍珍重保护,
但担心雷霆会降临夺走。

诗意和赏析:
《赵文敏书洛神赋》以描述洛神赋的创作和传世情况为主题。洛神赋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篇之一,而唐珙在诗中展现了对洛神赋的珍视和对其创作的热爱。

诗中提到了赵公,指的是元代书法家赵文璧,他以二王为宗,指继承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风格和传统。赵文璧亲自写下全篇洛神赋,力求模仿古代的风貌。

诗中还提到了洛神赋的传世情况,称洛神赋的残编断简已经失传很久,唯有赵璧随珠获得全篇展现。这表明洛神赋的珍贵和稀缺,只有少数人能够欣赏到完整的作品。

诗中描述了洛神赋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它被比喻为宝贝,被珍藏在秘密的天府中,普通人很难亲眼见到。诗人认为江南的故乡有很多美好的事情,比起这首诗来,金钱无法评估这种价值。

最后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洛神赋的珍视和担心。他希望洛神赋得到更多的保护和珍重,但也担心它会受到外界的破坏和损失。

整首诗以对洛神赋的赞美和珍视为主题,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传世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对其保存的呼吁。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ào wén mǐn shū luò shén fù
赵文敏书洛神赋
dāng nián zi jìng luò shén fù, ōu chǔ lín mó bù zhī shù.
当年子敬洛神赋,欧褚临摹不知数。
shì rén wéi zhòng shí sān xíng, zhēn yàn nán fēn zhēng dǐ wǔ.
世人惟重十三行,真赝难分争抵捂。
zhào gōng shū fǎ zōng èr wáng, shǒu xiě quán piān fù qián gǔ.
赵公书法宗二王,手写全篇复前古。
shàng zhuī huáng tíng xià lè yì, shàn kè táng lín jù wèi xǔ.
上追黄庭下乐毅,善刻唐临俱未许。
cán biān duàn jiǎn jiǔ tuō lüè, zhào bì suí zhū huò quán dǔ.
残编断简久脱略,赵璧随珠获全睹。
fú fēi yè zǒu tiān wú bēn, lí lóng téng xiāng lǎo jiāo wǔ.
宓妃夜走天吴奔,骊龙腾骧老蛟舞。
rén jiān yù jiàn bù yì dé, wǎng wǎng shōu cáng mì tiān fǔ.
人间欲见不易得,往往收藏秘天府。
jiāng nán gù jiā duō hǎo shì, yī zhǐ níng lùn bái jīn gū.
江南故家多好事,一纸宁论白金估。
lín chí mò bǐ jǐn fēi dòng, guàn yuè hóng guāng yè tūn tǔ.
临池墨笔尽飞动,贯月虹光夜吞吐。
yuàn jiā shí xí zhòng zhēn hù, què kǒng léi tíng lái xià qǔ.
愿加十袭重珍护,却恐雷霆来下取。

“手写全篇复前古”平仄韵脚


拼音:shǒu xiě quán piān fù qián gǔ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网友评论


* “手写全篇复前古”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手写全篇复前古”出自唐珙的 《赵文敏书洛神赋》,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唐珙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南宋义士、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收拾宋陵遗骨,重新安葬,并植冬青为识。在乡里以诗知名,但所作传世不多。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 、《元诗选补遗》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