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过淮阴》是元代作家萨都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短衣瘦马,望楚天空阔,
碧云林杪。野水孤城斜日里,
犹忆那回曾到。
古木鸦啼,纸灰风起,
飞入淮阴庙。
椎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
何处漂母荒坟,
清明落日,肠断王孙草。
鸟尽弓藏成底事,
百事不如归好。
半夜钟声,五更鸡唱,
南北行人老。
道傍杨柳,青青春又来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旅人过淮阴时的情景,并通过景物和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英雄的赞颂。
诗的开头,短衣瘦马的旅人仰望着辽阔的楚天,远处的碧云和高耸入云的林木,给人一种辽阔而壮美的感觉。在野水旁边,有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斜阳的余晖洒在城中,旅人回忆起曾经来过这里的经历。
接着,诗中出现了古木的鸦啼、纸灰的风起,这些景象给人一种凄凉和离散的感觉。淮阴庙飘舞的纸灰似乎在飞舞着英雄的神魂,而人们却不知道如何悼念那些千古英雄。
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母亲的荒坟和清明时节的落日,以及作者内心对逝去王孙的痛苦。鸟已经归巢,弓也藏好了,这些琐碎的事情已经不重要了,与归家相比,其他事情都变得微不足道。
在深夜里,钟声敲响,五更时鸡鸣,南北行人已经老去。道旁的杨柳青翠依旧,春天又来了,这里可以理解为人们的生活继续,时间流转,但也暗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旅人对故国的思念、对逝去英雄的赞颂以及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写壮美和凄凉、生机和死寂的景象,凸显了旅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归家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词在表达旅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英雄的境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èi jiāng yuè guò huái yīn
酹江月 过淮阴
duǎn yī shòu mǎ, wàng chǔ tiān kōng kuò, bì yún lín miǎo.
短衣瘦马,望楚天空阔,碧云林杪。
yě shuǐ gū chéng xié rì lǐ, yóu yì nà huí céng dào.
野水孤城斜日里,犹忆那回曾到。
gǔ mù yā tí, zhǐ huī fēng qǐ, fēi rù huái yīn miào.
古木鸦啼,纸灰风起,飞入淮阴庙。
chuí niú shāi jiǔ, yīng xióng qiān gǔ shuí diào.
椎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
hé chǔ piào mǔ huāng fén, qīng míng luò rì, cháng duàn wáng sūn cǎo.
何处漂母荒坟,清明落日,肠断王孙草。
niǎo jìn gōng cáng chéng dǐ shì, bǎi shì bù rú guī hǎo.
鸟尽弓藏成底事,百事不如归好。
bàn yè zhōng shēng, wǔ gēng jī chàng, nán běi xíng rén lǎo.
半夜钟声,五更鸡唱,南北行人老。
dào bàng yáng liǔ, qīng qīng chūn yòu lái le.
道傍杨柳,青青春又来了。
“纸灰风起”平仄韵脚
拼音:zhǐ huī fēng qǐ
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网友评论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