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非生兮死非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清代   吴伟业

生非生兮死非死”出自清代吴伟业的《悲歌赠吴季子》, 诗句共7个字。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
生非生兮死非死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
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
绝塞千里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前忧猛虎后苍,土穴偷生若蝼蚁,大鱼如山不见尾,张为风沫为雨,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噫嘻乎悲哉!
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诗句汉字解释

人生千里和里,令人沮丧销魂别而已。
你为什么偏偏要到这些,山不是山啊水不是水。
生不生啊死不死。
十三岁学经一起学史,
出生在江南长绢绸,词赋翩翩众人没有谁比,
白璧苍蝇被诋毁。
一旦束缚去,上书难自理。
塞北千里断行李,将吏泪不停,流人又怎么靠。
那还愁不归,我行定已了。
八月龙沙雪花起,
骆驼垂腰马死了,白骨皑皑经过战斗堡垒,
黑河无船渡江的人几乎,前担心猛虎后苍,
土穴中偷生蝼蛄和蚂蚁,大鱼像山不见尾,
张为风浪为雨,时间倒行入海底,
白天相遇半人鬼。
哼哼吗悲伤啊!
生男孩聪明谨慎不喜欢,仓颉夜哭很有用,
接受患只从读书开始,难道你们没有看到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的情景吗,吴季子!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bēi gē zèng wú jì zǐ
悲歌赠吴季子
rén shēng qiān lǐ yǔ wàn lǐ, àn rán xiāo hún bié ér yǐ.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
jūn dú hé wéi zhì yú cǐ, shān fēi shān xī shuǐ fēi shuǐ.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
shēng fēi shēng xī sǐ fēi sǐ.
生非生兮死非死。
shí sān xué jīng bìng xué shǐ,
十三学经并学史,
shēng zài jiāng nán cháng wán qǐ, cí fù piān piān zhòng mò bǐ,
生在江南长纨绮,词赋翩翩众莫比,
bái bì qīng yíng jiàn pái dǐ.
白璧青蝇见排诋。
yī zhāo shù fù qù, shàng shū nán zì lǐ.
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
jué sāi qiān lǐ duàn xíng lǐ, sòng lì lèi bù zhǐ, liú rén fù hé yǐ.
绝塞千里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bǐ shàng chóu bù guī, wǒ xíng dìng yǐ yǐ.
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bā yuè lóng shā xuě huā qǐ,
八月龙沙雪花起,
tuó tuó chuí yāo mǎ méi ěr, bái gǔ ái ái jīng zhàn lěi,
橐驼垂腰马没耳,白骨皑皑经战垒,
hēi hé wú chuán dù zhě jǐ, qián yōu měng hǔ hòu cāng,
黑河无船渡者几,前忧猛虎后苍,
tǔ xué tōu shēng ruò lóu yǐ, dà yú rú shān bú jiàn wěi,
土穴偷生若蝼蚁,大鱼如山不见尾,
zhāng wèi fēng mò wèi yǔ, rì yuè dào xíng rù hǎi dǐ,
张为风沫为雨,日月倒行入海底,
bái zhòu xiāng féng bàn rén guǐ.
白昼相逢半人鬼。
yī xī hū bēi zāi!
噫嘻乎悲哉!
shēng nán cōng míng shèn mò xǐ, cāng jié yè kū liáng yǒu yǐ,
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
shòu huàn zhī cóng dú shū shǐ, jūn bú jiàn, wú jì zǐ!
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生非生兮死非死”平仄韵脚


拼音:shēng fēi shēng xī sǐ fēi sǐ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网友评论



* “生非生兮死非死”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生非生兮死非死”出自吴伟业的 《悲歌赠吴季子》,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吴伟业简介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