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江城子 别徐州》苏轼 翻译及注释
【注释】: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由徐调知湖州途中。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别恨是全词主旨,上片写别时情景,下片想象别后境况。
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 。“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 。“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 。“携手佳人 ”,借与佳人乍逢又别的感触言离愁。“和泪折残红”,写作者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三句。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与谁同春!此三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单,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过片“ 隋堤三月水溶溶 ”,是写词人离徐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
“背归鸿 ,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春光明媚 ,鸿雁北归故居 ,而词人自己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湖州。苏轼显然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故乡 ,而自叹不如归鸿。“彭城”即徐州城 。“清泗与淮通”暗寓作者不忍离徐,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故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 ,回顾之中 ,唯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看到泗水,触景生情,自然会想到徐州(泗水流经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于沉痛之中交织着怅惘的情绪。徐州既相逢难再,因而词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怎奈楚江(指泗水)东流,相思难寄,怎不令词人怅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泪,情真意厚,且想象丰富,造语精警;而楚江东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感情沉痛、怅惘,读之令人肠断。
此词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作者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这样 ,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结句“流不到,楚江东 ”,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在读者的心头。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由徐调知湖州途中。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别恨是全词主旨,上片写别时情景,下片想象别后境况。
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 。“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 。“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 。“携手佳人 ”,借与佳人乍逢又别的感触言离愁。“和泪折残红”,写作者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三句。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与谁同春!此三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单,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过片“ 隋堤三月水溶溶 ”,是写词人离徐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
“背归鸿 ,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春光明媚 ,鸿雁北归故居 ,而词人自己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湖州。苏轼显然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故乡 ,而自叹不如归鸿。“彭城”即徐州城 。“清泗与淮通”暗寓作者不忍离徐,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故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 ,回顾之中 ,唯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看到泗水,触景生情,自然会想到徐州(泗水流经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于沉痛之中交织着怅惘的情绪。徐州既相逢难再,因而词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怎奈楚江(指泗水)东流,相思难寄,怎不令词人怅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泪,情真意厚,且想象丰富,造语精警;而楚江东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感情沉痛、怅惘,读之令人肠断。
此词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作者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这样 ,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结句“流不到,楚江东 ”,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在读者的心头。
人在天涯,流落在滚滚红尘中,思绪无穷。
既相逢,可在一起时候的欢乐却是那么短暂。
携手佳人,只得流泪对着漫天飘零的落花。
为问东风我如许?春天纵使还在,与谁共赏呢?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回鸿,远去南方的吴中。
回首彭城,我心潮澎湃。清澈的泗水和徐州的淮河相通。
想寄相思千滴泪,却是流不到,楚江的东面啊。
《江城子 别徐州》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jiāng chéng zǐ bié xú zhōu
江城子 别徐州
tiān yá liú luò sī wú qióng.
天涯流落思无穷。
jì xiāng féng, què cōng cōng.
既相逢,却匆匆。
xié shǒu jiā rén, hé lèi zhé cán hóng.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wèi wèn dōng fēng yú rú xǔ? chūn zòng zài, yǔ shuí tóng?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suí dī sān yuè shuǐ róng róng.
隋堤三月水溶溶。
bèi guī hóng, qù wú zhōng.
背归鸿,去吴中。
huí shǒu péng chéng, qīng sì yǔ huái tōng.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yù jì xiāng sī qiān diǎn lèi, liú bú dào, chǔ jiāng dōng.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