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北寺》苏轼 翻译及注释
《北寺》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唐朝时期北寺的景象以及人们在动荡时期的生活困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北寺
唐初传有此,乱后不留碑。
畏虎关门早,无村得米迟。
山泉自入瓮,野桂不胜炊。
信美那能久,应先学忍饥。
译文:
唐朝初年流传有这个寺庙的名字,乱世过后已无碑刻留存。
人们早早地关上寺庙大门,担心遭遇虎的袭击;他们没有得到村庄的帮助,米粮供应来得迟。
山中泉水自然流入寺庙的瓮中,野生桂树不能满足烹饪的需求。
美好的事物信美难久久存在,应该先学会忍受饥饿。
诗意:
《北寺》通过描绘北寺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困境,表达了作者对乱世中人们所面临的艰难境遇的关切和思考。这首诗词以北寺为象征,折射了整个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生存状态。作者通过寺庙的关闭、食物的稀缺以及美好事物的短暂性,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思考。
赏析:
《北寺》是苏轼在唐代背景下写的一首富有思考和社会关怀的诗词。他通过描绘北寺的景象,寓意着整个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生活困境。北寺关门早的意象象征着人们在乱世中的恐惧和自我保护,无法得到村庄的帮助和支持也反映了时代的贫困和物资匮乏。山泉自入瓮和野桂不胜炊的描写,则表达了人们在困境中的生存状态。
诗词最后一句“信美那能久,应先学忍饥”,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境况的深刻认识。作者认为,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长久存在,人们应该先学会忍受饥饿和困苦,以应对艰难的现实。这句话既是对时代的反思,也是对人们应对困境的一种建议。
总的来说,苏轼的《北寺》在探讨社会困境和个人应对之道的同时,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寄托了他对现实的关怀和对美好的追求。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表达,引发人们对于困境中人性的思考和对美好的珍惜。
《北寺》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běi sì
北寺
táng chū chuán yǒu cǐ, luàn hòu bù liú bēi.
唐初传有此,乱后不留碑。
wèi hǔ guān mén zǎo, wú cūn dé mǐ chí.
畏虎关门早,无村得米迟。
shān quán zì rù wèng, yě guì bù shèng chuī.
山泉自入瓮,野桂不胜炊。
xìn měi nà néng jiǔ, yīng xiān xué rěn jī.
信美那能久,应先学忍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