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 苏轼

宋代 苏轼

咫尺殊非少,阴睛自不齐。
径蟠趋後崦,水会赴前溪。
自说非人意,曾经人马蹄。
他年宦游处,应指剑山西。

分类: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苏轼 翻译及注释

诗词:《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咫尺殊非少,
阴睛自不齐。
径蟠趋後崦,
水会赴前溪。

自说非人意,
曾经人马蹄。
他年宦游处,
应指剑山西。

中文译文:

距离虽然很近,
景色却不相同。
曲径蜿蜒通向后山,
水流汇入前溪。

自然景物并非人的意愿,
曾经有人和马经过这里。
未来的岁月里,
当指向西边的剑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的,题目是《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诗中描绘了一幅古画《潇湘晚景图》的景色,并通过景物的变化和人的思绪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首先,诗中提到了距离的变化。作者说咫尺之间的景色却大不相同,这表明即使在短距离内,景色也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描绘给人一种变化万千的感觉。

接着,诗中提到了阴晦的景色和不平衡的景象。阴睛指的是景色昏暗,不明亮。这种描绘给人一种幽暗、悲凉的感觉。而后崦和前溪则是路径的名字,描述了曲径蜿蜒的景象,给人一种曲折、隐秘的感觉。

在第三、四句中,作者提到了人的意愿和经历。他说自然景物并不是人的意愿,曾经有人和马经过这里。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谦卑,认为人类的存在只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无法左右自然景色的变化。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他说在未来的岁月里,当他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应该指向西边的剑山。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自己未来事业的向往和期待,剑山可能象征着战斗、奋斗和胜利。

总体上,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景物的变化和人的思绪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中展现了变化、幽暗和曲折的感觉,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向往。整首诗意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fù gǔ huà xiāo xiāng wǎn jǐng tú sān shǒu
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

zhǐ chǐ shū fēi shǎo, yīn jīng zì bù qí.
咫尺殊非少,阴睛自不齐。
jìng pán qū hòu yān, shuǐ huì fù qián xī.
径蟠趋後崦,水会赴前溪。
zì shuō fēi rén yì, céng jīng rén mǎ tí.
自说非人意,曾经人马蹄。
tā nián huàn yóu chù, yīng zhǐ jiàn shān xī.
他年宦游处,应指剑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