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十首》 苏辙

宋代 苏辙

高情日与故山期,鸿鹄谁言也倦飞。
且听渔人强哺啜,坐中羁客畏公归。

分类: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再和十首》苏辙 翻译及注释

诗词:《再和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高情日与故山期,
鸿鹄谁言也倦飞。
且听渔人强哺啜,
坐中羁客畏公归。

中文译文:
我怀着崇高的情感,日日盼望着回到故乡,
就像飞翔的天鹅,谁能说它们也会疲倦飞行呢?
此刻,请倾听渔夫吃喝的声音,
坐在这里的客人却担心官员的回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写给他的朋友的,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先,诗中的"高情日与故山期"表达了苏辙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他渴望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感受故乡的风土人情,再次融入自己熟悉的环境。

接着,苏辙运用了"鸿鹄谁言也倦飞"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心境。鸿鹄是高飞的象征,它们飞翔的姿态从不知疲倦,象征着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精神。苏辙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自己能像鸿鹄一样追逐梦想,不受限制地展翅高飞。

最后两句"且听渔人强哺啜,坐中羁客畏公归"则描绘了苏辙身处的环境和他的心境。渔人自由自在地吃喝,无忧无虑,而坐在一旁的羁客则担心官员的归来,因为官员归来可能意味着束缚和限制。这里苏辙通过对比,表达了羁绊与自由的对立。他作为一个羁客,在官员回归的压力下,感到无法自由自在地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苏辙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之情。通过比喻和对比,诗中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追求。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自由的深切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再和十首》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zài hé shí shǒu
再和十首

gāo qíng rì yǔ gù shān qī, hóng hú shuí yán yě juàn fēi.
高情日与故山期,鸿鹄谁言也倦飞。
qiě tīng yú rén qiáng bǔ chuài, zuò zhōng jī kè wèi gōng guī.
且听渔人强哺啜,坐中羁客畏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