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四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 苏辙

宋代 苏辙

独卧绳床已七年,往来殊复少萦缠。
心游幽阙乌飞处,身在中原山尽边。
梁市朝回尘满马,蜀江春近水浮天。
枉将眼界疑心界,不见中宵气浩然。

分类: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四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苏辙 翻译及注释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四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独卧绳床已七年,
往来殊复少萦缠。
心游幽阙乌飞处,
身在中原山尽边。

梁市朝回尘满马,
蜀江春近水浮天。
枉将眼界疑心界,
不见中宵气浩然。

中文译文:
独自躺在绳床上已经七年,
往来之事少有牵绊。
心灵在幽深的殿阁中飞翔,
身体却置身于中原山的边缘。

梁市朝市的归来,尘土满马,
蜀江的春天近在水天之间。
我徒然将眼界限制在疑虑的心境中,
看不见中夜的广阔气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在奉使契丹的途中的心境和感受。诗人独自躺在绳床上已经七年,表达了他远离家乡,长时间在外奔波劳累的孤独感。他的来往事务已经少有牵绊,他的心灵飞翔在幽深的殿阁中,感受到了深邃的宁静。

然而,现实却是他身体置身于中原山的边缘,远离了家乡和中原的繁华。他在回程中看到梁市朝市的归来,马匹上沾满了尘土,这是奔波劳累的标志。而蜀江的春天已经近在眼前,水天相连,景色美丽,但他对这些美景却感到漠然,因为他的眼界被疑虑所困扰。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感受。他身体虽然置身于中原山的边缘,但内心却在幽深的殿阁中自由地飞翔。他感叹自己的眼界受到疑虑的限制,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高的境界。整首诗通过对内心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挣扎。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四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fèng shǐ qì dān èr shí bā shǒu qí sì gǔ běi kǒu dào zhōng chéng tóng shì èr shǒu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四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

dú wò shéng chuáng yǐ qī nián, wǎng lái shū fù shǎo yíng chán.
独卧绳床已七年,往来殊复少萦缠。
xīn yóu yōu quē wū fēi chù, shēn zài zhōng yuán shān jǐn biān.
心游幽阙乌飞处,身在中原山尽边。
liáng shì cháo huí chén mǎn mǎ, shǔ jiāng chūn jìn shuǐ fú tiān.
梁市朝回尘满马,蜀江春近水浮天。
wǎng jiāng yǎn jiè yí xīn jiè, bú jiàn zhōng xiāo qì hào rán.
枉将眼界疑心界,不见中宵气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