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五万杉寺》

苏辙

万木青杉一手栽,满堂白佛九天来。
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绕寺开。
半榻松阴秋簟冷,一杯香饭午钟催。
安眠饱食平生事,不待山僧唤始回。


诗词类型: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五万杉寺》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五万杉寺》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万木青杉一手栽,
满堂白佛九天来。
涓涓石溜供厨足,
矗矗山屏绕寺开。

半榻松阴秋簟冷,
一杯香饭午钟催。
安眠饱食平生事,
不待山僧唤始回。

中文译文:
在庐山山阳游览的七首诗中,这是第五首,题为《万杉寺》。
万木青翠的松树是一手栽种的,
寺里散布着洁白的佛像,仿佛从九天而来。
小溪缓缓流淌,为厨房提供清泉,
宏伟的山峰环绕着寺庙。

在凉爽的松荫和秋季凉席上,
一杯香饭午时的钟声催促着。
享受饱食和安稳的睡眠,这是一生中的常事,
不必等到山僧呼唤才离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游览庐山山阳时写的,描绘了山阳万杉寺的景色和禅宗生活的情感。

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将万木青杉和白佛置于寺庙中,表达了佛教的庄严和纯洁。松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代表着坚韧和长寿,而白佛则象征着纯洁和祥和。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色,展示了庐山山阳万杉寺的壮丽和庄重。

诗中的涓涓石溜和矗矗山屏,形容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涓涓石溜是小溪缓缓流淌的样子,为寺庙的厨房提供清泉,展现了寺庙的宁静和物质生活的滋养。而矗矗山屏则表达了庐山山阳万杉寺巍峨的山峰环绕,给人一种庇护和安定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诗人在寺庙中的体验。半榻松阴秋簟冷,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午休时,享受凉爽的松荫和秋季的凉席。一杯香饭午钟催,表达了寺庙中规律的生活和日常的仪式感。安眠饱食平生事,不待山僧唤始回,表达了诗人在寺庙中的满足和舒适,不需要外界的喧嚣和催促,可以安心地享受山间的宁静。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庐山山阳万杉寺的景色和禅意生活,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清静和满足的追求。诗人苏辙以自然景物为媒介,展示了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内心平和和自在的向往。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庐山山阳万杉寺的神秘和宁静,同时也引发了对内心寻求宁静和自在的共鸣。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五万杉寺》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yóu lú shān shān yáng qī yǒng qí wǔ wàn shān sì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五万杉寺

wàn mù qīng shān yī shǒu zāi, mǎn táng bái fó jiǔ tiān lái.
万木青杉一手栽,满堂白佛九天来。
juān juān shí liū gōng chú zú, chù chù shān píng rào sì kāi.
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绕寺开。
bàn tà sōng yīn qiū diàn lěng, yī bēi xiāng fàn wǔ zhōng cuī.
半榻松阴秋簟冷,一杯香饭午钟催。
ān mián bǎo shí píng shēng shì, bù dài shān sēng huàn shǐ huí.
安眠饱食平生事,不待山僧唤始回。

网友评论



苏辙简介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