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

白居易

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岂复更藏年,实年君不信。


诗词类型:乐府 写景 抒情 山水 组诗

《照镜》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照镜

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岂复更藏年,实年君不信。

译文:这面明亮的青铜镜,反射出了斑斑白发的人。哪里还需要隐藏岁月,实际的年龄有君主并不相信。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面对镜子看自己的形象,他的头发已变得花白,但他并不相信自己的真实年龄。诗中暗喻了人们对年龄的不愿意承认和接受的态度。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而直接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自己年龄的敏感和不满。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白居易在诗中准确地捕捉了人们的心理状态,通过青铜镜和白发的形象,揭示了人们对年龄的恐惧和不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诗中的语言简洁而质朴,却意味深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照镜》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zhào jìng
照镜

jiǎo jiǎo qīng tóng jìng, bān bān bái sī bìn.
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qǐ fù gèng cáng nián, shí nián jūn bù xìn.
岂复更藏年,实年君不信。

网友评论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