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夜》 罗隐

唐代 罗隐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
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分类: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长安秋夜》罗隐 翻译及注释

《长安秋夜》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描绘了唐朝长安城秋夜的寂静和凄凉,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自身经历的感慨。

中文译文:

遥闻天子宛若古代传说的羲皇,
偶然离开了渔乡,进入了帝都。
原本的官职和等级已经没有意义,
只有一颗象征着仙境的桂树随风而摇。
灯花倾斜,微弱的火焰烧得我的发鬓发烫,
滴答的漏音像寒冷的夜晚滴在我的胃里。
归家的计划还未知晓,而我已是一位年迈的人,
九衢和双阙的长安夜色苍苍。

诗意和赏析:

《长安秋夜》以凄凉的意象描绘了长安秋夜的寂静和冷寂,同时暗示了诗人自身的境遇。诗中的天子象征着帝王之位,而羲皇则代表着古代传说中的神仙。诗人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己从渔乡移进了帝都,但发现等级和地位在这里已经失去了意义。诗中的仙桂树则表示从前的荣耀和美好,而桂树随风而动则暗示着一切都已经过去不再存在。

诗人通过描写灯火倾斜、微弱的火焰和滴答的漏音,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自己年老的感慨。诗中的归家计划未知晓,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生活的困惑。

整首诗词运用了凄凉的意象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唐朝长安秋夜的寂静和冷寂,同时传递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自身经历的深切感慨。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入的描述,令读者产生沉思和共鸣。

《长安秋夜》罗隐 拼音读音参考

cháng ān qiū yè
长安秋夜

yuǎn wén tiān zǐ shì xī huáng, ǒu shě yú xiāng rù dì xiāng.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
wǔ děng liè hóu wú gù jiù,
五等列侯无故旧,
yī zhī xiān guì yǒu fēng shuāng.
一枝仙桂有风霜。
dēng yī duǎn yàn shāo lí bìn, lòu zhuǎn hán gèng dī lǚ cháng.
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guī jì wèi zhī shēn yǐ lǎo, jiǔ qú shuāng quē yè cāng cāng.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